2024年04月19日
第01版:01

赓续历史文脉 焕发时代光彩

——走进南川老街看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市民夜游南川老街。傅新春 摄

本报记者 于海涛

开栏的话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中央、地方和行业媒体,多维度立体式开展“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

本报即日起推出“文化中国行·探访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专栏,带您探访我市代表性古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倾听城市更新过程中古建筑老街区寻找新动能、焕发新活力的故事。

蹁跹灵动的十二花神舞、清越悠扬的古诗词朗诵、汉风唐韵的古装舞蹈……春日运河畔的朗吟楼前,“沧州市大运河花朝节”舞台上各类节目精彩纷呈,为广大游客奉上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视听品鉴盛宴。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则是城市的“金名片”。矗立在运河之畔的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承载着千年运河文化的深邃积淀,见证了沧州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走向现实之路,绘就了南川老街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画卷。

从历史地名到实景地标,三座名楼重获“新生”,历史文脉的根与魂是它们饱经风霜而又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近年来,我市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主线,以老沧州运河街埠文化背景为依托,对朗吟楼、南川楼进行了保护性复建,并精心打造“一核(核心区游园—南川园)、五街(食味运河、市肆百业、文武畿辅、时尚南湖、醉夜沧州)、三节点(南川楼、朗吟楼、给水所公园),以丰富的商业形态、多样的文化体验、完善的休闲服务吸引广大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游玩,推动形成了运河文化、人文景观、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栩栩如生的渔村剪纸、惟妙惟肖的芦苇画、古色古香的红木小件……走进南川老街中的各类文化或创意类门店,琳琅满目的非遗文创作品展现了河海之城独有的文化魅力。沧州有1500多年建州史,拥有六大文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美食,而南川老街恰好成为这些文化因子的现实载体,使传统文化找到了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传统文化在落地“新生”的同时,也让古老街区焕发出时代活力。吴桥宫面、连镇烧鸡、金丝小枣、奇美香肠、沧州火锅鸡等特色美食,给游客带来舌尖上的享受;诗经文化、运河文化、渤海文化、医药文化、武术文化和杂技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碰撞出靓丽“星火”。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非遗传统手工艺品进景区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集中展示,也让群众进一步了解非遗、走近非遗,营造了全民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

随着文化元素注入,南川老街和园博园、大运河非遗展示馆一起,成为2023年中心城区文旅发展的新地标,开拓出中心城区旅游产业新版图。南川老街获评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运河古郡 文武沧州多彩非遗之旅”入选“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沧县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入选“第二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古时一船月,今照“新”运河。当下,我市正以南川老街为轴心,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挖掘重塑,再现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名片和具有城市特色的精神标识,推动文化张力转化为城市活力,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为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04-19 ——走进南川老街看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5542.html 1 赓续历史文脉 焕发时代光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