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梓欣 通讯员李小可 澎涛)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后仙庄村,利用沙漠微藻改良盐碱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入第二次实验阶段。
项目现场,农机手操作高架车对冬小麦喷施微藻。此次主要针对农机喷淋沙漠微藻增效剂进行实验,大约为期十天。
项目组将持续跟踪农作物生长情况,分析理化指标,将于下半年测产比照,确定实验效果。
“去年10月,我们做了第一次试验。自去年起,我们收集了基础土样、出苗期土样和越冬期土样,共采集53份。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土壤PH值有所降低,有机质含量上升,水溶性盐分呈现波动趋势。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采样和测定土壤样本,评估微藻改良盐碱地的效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吴萌说。
据了解,利用沙漠微藻改良盐碱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组织开展,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划定约1000亩盐碱地作为实验片区。实验技术主要是利用耐盐菌藻的离子吸附和交换功能,降低土壤盐碱量,增强土壤蓄水力和肥力,提高作物出苗率和成活率,促进增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