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有诉求,楼门长牵头协调解决;遇到急难事,居民共同商量解决,越来越多的居民为社区事务出点子、提建议;多方力量拧成一股劲,合力解难题……运河区隆华社区整合多方资源,不断探索老旧小区居民自治新模式,让辖区老旧小区从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问题小区,一跃成为居民参与、多方共管、邻里和谐的样板小区。
居民有急难事,楼门长牵头协调,“没人管”变“大家管”
龙须树、虎皮兰、吊兰……4月15日,运河区隆华社区老一建小区各个单元楼门口,一盆盆绿植在阳光沐浴下生机盎然。
智建平和几位邻居正在楼下种芍药。“这边栽完了,往那边空地上也栽点儿,扩大下‘共享小花园’的地盘。”大家分工协作、有说有笑,不时有路过的居民加入进来,现场其乐融融。
智建平是老一建小区的一名楼长,也是一名老党员。他口中的“共享小花园”,是居民们把自家的花搬到楼下共同打造的。平日里,你过来浇浇水,他过来剪剪枝,大家精心呵护着这一方方小天地。
过去,这个小区却难见这么和谐的场面。老一建小区是个老旧小区,没有物业。以前,你在这儿搭个鸡窝,他在那儿开片小菜园,小区环境脏乱不堪。如何改善小区环境?谁带头?从哪儿改?困难重重。
老一建小区曾面临的难题,在隆华社区不是个例。隆华社区下辖的22个小区中,19个是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为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隆华社区将辖区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网格划分,以小区楼栋为管理单元,推选有热情、有能力的老党员、热心居民担任楼门长,以楼栋“熟人圈”扩大社区共治“朋友圈”。
最开始,楼门长碰上居民就主动问句“最近有什么事”,慢慢的,居民们发现自己反映的问题经楼门长协调得到了解决,有什么问题就主动向楼门长反映。自2023年以来,经楼门长和社区共同沟通协调,先后为辖区居民解决了下水道清淤、路面破损、墙面开裂等100余项难题。居民的诉求及时得到了回应,参与小区事务的热情更高了。
有事大家议,难题速解决,“怨气多”变“笑声多”
近日,隆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楼门长、居民代表正在讨论事情。
“大伙儿分头联系下清淤施工队,哪家价格合适咱就用哪家。”
“我们小区光清淤不行,还得加设护栏。车辆经常轧管道上头的路面,容易把管道轧坏了。”
……
大家围绕管道清淤各抒己见。社区党委书记徐利民一边认真听,一边记录。
随后,徐利民和“议事团”成员到烟草小区实地查看情况。经大家现场协商,决定在靠近管道的路面上安装防护栏。如今,防护栏已安装完毕。
在隆华社区,每个月的4日、14日、24日,是“说事日”。一到这天,各小区的楼门长、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就凑到一起,就居民反映的急难事,共同商量解决对策。
为听民声、聚民意,隆华社区党委集思广益搭建了一个“居民有事说出来、解决方案好商量”的新平台——“逢四说事会”,通过多渠道提议题、多方恳谈出主意、居民表决说了算,解决居民的急难事。
如今,“逢四说事会”从以前单纯的“说事”变为“议事”,越来越多的居民为社区事务出点子、提建议。徐利民说:“过去,社区矛盾多、怨气多,如今,笑声多、和气多。‘说事会’让居民的事居民议,‘议’出和谐邻里声。”
你有资源,我有需求,“单打独斗”变“多方联动”
“小区的排水泵免费接上了电,一直用柱子支撑的危墙砌成了新墙,感谢好心人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最近,隆华社区色织厂平房区的居民高兴地谈论着这两件事,话语中充满感激。
色织厂平房区是个无物业的老旧小区,房龄约为40多年,居民多数为老年人。由于小区地势低洼,一到雨季,排水就成了老大难问题。经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巷子理项目公司沟通,该公司免费为小区排水泵接上了电线,还把小区一堵危墙翻建成新墙。
巷子理项目公司是隆华社区的“共建伙伴”之一。为更快、更好解决居民的急难事,隆华社区转变思路,广泛吸纳多方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如今,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市发改委、市光明小学等11个单位成为隆华社区的“共建伙伴”。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免费为辖区老旧小区楼下小房安装了300多块电表;市中心医院和众博口腔医院经常为居民义诊;艺馨园项目指挥部和德济医院项目指挥部共同出资,将隆华小区前面坑洼不平的路面修缮一新……如今,多方力量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隆华社区多个难题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