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2日
第07版:07

基层减负重在落实

迟 瑄

基层工作直面群众,点多、线长、面广、量大,考核名目繁多、重痕轻绩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加班加点写材料、没日没夜整数据、一心一意填表格、辛辛苦苦编信息,一度成为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日常的写照。

从上到下的“层层加码”,必然导致从下到上的“层层乱怼”。“越减越负”,必然助长形式主义歪风,衍生出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掩盖了矛盾和问题,于事业发展无益。由此可见,基层减负不能“雨过地皮湿”,更不能以形式对抗形式,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打好基层减负“加强针”。

基层减负要守牢“本”。打破形式主义,须先在思想上正本清源。既要针对突出问题治标,又应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治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政绩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群众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加强作风建设,从思想源头上力戒形式主义。

基层减负要狠抓“实”。“好经”不能歪念,如果“纸头负担”少了而“指尖负担”多了,“文字留痕”少了而“拍照留痕”多了,只会助长形式主义歪风。要实实在在地解脱基层干部,留出更多时间让他们走村入户、访村进组,听百姓的真心话,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解决邻家的“烦心事”。检查时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检查过程采取“解剖麻雀”蹲点调研、“马路办公”等就简方式。脱掉枷锁,轻装上阵,让基层干部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减负感。

基层减负要注重“常”。“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部分基层干部工作很努力,却时常“吃力不讨好”,此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显得尤为必要。要及时为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开出“健康证明”,细化具体举措、压实责任主体,及时查处职责不清、落实不力、政策缺失等问题,对加重基层负担、搞责任甩锅等问题严查不怠。

基层减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就要求着眼常与长、严与实、深与细,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少些“一刀切”,多些“硬杠杠”,让基层真正享受“减负”红利,让基层干部轻装前行,在广阔天地大展拳脚、大有作为。

2024-04-22 迟 瑄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5764.html 1 基层减负重在落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