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第05版:05

用“工程师思维”创造菜品

素 心

“初期产能不足”“选择集成工艺”“被质疑饥饿营销”“技术革新提高产能”……

这次,这些前沿新潮的词语不是用来形容某个工艺技术的突破,而是应用在了食堂这一看似微小却关乎民心的领域。

在不久前小米公司内部举办的一场价值观演讲大赛上,公司食堂的一位员工金句频出,引人注目,更引人深思。

这位名为邴佳宝的员工为大家分享了“没啥惊天动地的大新闻,更多是些柴米油盐的小日常”的食堂,如何日常做“研发”的过程。细细听来,处处都是“工程师思维”。

在小米,食堂要求每个月都要有爆品。为此,食堂每周五都会推出一个新菜,经常是一些中西碰撞的品,比如抹茶红豆花卷、爆浆芒果烧饼等。这为爆品提供了试验田和孵化地。

早在2021年的时候,邴佳宝就怂恿师傅做酸奶大麻花的研发,甚至搬出了友商食堂来激将,直到2022年他从武汉拿着麻花赶回北京塞到师傅嘴里,师傅才决定试一试。

还真别小瞧这“一个破麻花”,它需要二次发酵、需要油炸,要耗时5小时、历经10道工序。初期产能不足,只能在周五限量发售,被疑饥饿营销。

为了满足小米“同学们”的心愿,食堂开始更加努力地钻研生产工艺,先后进行两次技术上的革新。

他们从生产面包的过程中受到启发,酵母在28℃的时候“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工作。”而在4℃到8℃的环境下,就喜欢“摸鱼”,发酵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于是,第一次革新就是将传统发酵改为冷藏发酵,食堂开始试着在保鲜库存大量的麻花进行冷藏发酵,再攒到中午“统一炸之”,一番操作下来,产能由原本的每天800根增加至每天1500根。

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又偷偷跑到清华食堂“抄作业”。这次,他们拷贝了小米的生态链模式,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抄来了“集成工艺”找到了合适的冷冻半成品,产能再次提升至每天5000根。

“半场开香槟”的食堂团队夸下海口说当日不限量,结果开售没多久就现场售罄,无奈之下,限购并加紧生产,才勉强完成了任务。

痛定思痛,为了让大家吃得开心,也为了挽回颜面,食堂表示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会持续提供麻花。果然,在接下来的一周内,麻花的日均产能达到了1万根到1.2万根,炸炉都因为超负荷工作报废了。

据说,那一周,整个清河地铁站拎着麻花的,都是小米人。

邴佳宝说,2023年,食堂共生产油条62.5万根、鸡蛋432万个、包子138.8万个,油条按照平均每根25厘米算,可绕科技园16圈。

来自“基层部门”的邴佳宝调侃食堂工作人员是“社会的边角料,大家的小骄傲”,他们一直践行“用工程师的思维去创造菜品”,不仅有了后来的“强哥猪脚面”等爆品,还有目前小米集团最大的“民间组织”——5000人的干饭群。

问题解决导向、系统化方法、先进技术应用、持续改进技术、增加用户参与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工作流程……这群以工程师的思维去创新菜品的人,让原本普通的食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这背后,不仅是小米公司对于员工价值的尊重和认可,也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渗透。

产品和技术都会过时,只有文化生生不息。愿企业都能拥有用工程师思维去创造菜品的“厨师”。

2024-04-23 素 心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5851.html 1 用“工程师思维”创造菜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