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第06版:06

红色情怀打动人心

杨金丽

市政协原副主席武金琢从《沧州日报》上看到巴连甲的事迹后,致电记者:“巴连甲的事迹太感人了,我是含着泪看完的。一个农民,太了不起了!”他还撰文积极推介宣传巴连甲的感人故事。

4月16日,81岁高龄的武金琢从沧州赶到海兴,欣然参加了座谈会。他说,巴连甲只是一位普通农民,为什么他的事迹这么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巴连甲不仅是一位红色文化宣传者,他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尤为可贵。这就是深厚的红色情怀、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和一丝不苟的认真作风。

上世纪80年代初,巴连甲从部队复员时,正赶上改革开放。血气方刚的他,完全可以外出长期打工,或经商办企业,最起码也会把自家的几十亩承包地种出个道道来。但是,他却一心扑到了寻访和宣传红色文化上。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从一位革命老前辈那里得知,自己的家乡曾是抗战时期冀鲁边区党政机关的指挥中心,村村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人们却不了解这些。他是革命家庭的后代,又是一名退役军人,感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来做这件事。在个人发家致富和红色历史传承上,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他以抢救历史的心情,争分夺秒,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搜集红色历史资料,还为烈士建档案室,倡导村里建陵园,协助学校建红色基地……这些公益事业,都是他耽误干农活的工夫、用自家卖粮食的钱做的。

这条路并不平坦。他听过别人的冷嘲热讽、经历过家人的不理解、遇到过被寻访对象的怀疑、碰到过资金上的困难、还受到自己文化程度的局限……但他从没畏难退缩,一路走了下来。搜集来的资料,他认真核实、抄写,整理成档案,其严谨的工作态度,连县党史办工作人员都赞叹。武金琢动情地说:“巴连甲的精神打动人心,是大家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认真学习的。”

2024-04-23 杨金丽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5856.html 1 红色情怀打动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