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第03版:03

高校“技术礼包”助农增收

——孟村冀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见闻

本报记者 孙 杰

4月21日,在孟村回族自治县宋庄子乡的冀梨农业专业合作社梨园里,记者看到,梨花竞相开放,雪白如画。合作社负责人张玉龙正忙着给梨树授粉,他说,再过段时间,梨树就要坐果了,盼着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

冀梨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有300亩梨园,全部采用矮密化种植模式,亩产大约4000公斤。

2017年,张玉龙开始从事果树栽培与种植。当时果园普遍采用稀植大冠的栽植方式,一亩地大概种60棵,枝条又粗又长,修剪不便、前期产量还低。后来,在河北农业大学专家指导和帮助下,张玉龙采用了全新的矮密化、省力化、机械化、标准化“四化”栽培模式。他介绍,采用矮密化种植后,一亩地能种160棵梨树,而且树冠小了,方便机械作业,枝条修剪更高效,人工成本减少近六成。“采用这项新技术后,梨树投产早了、产量也比往年高。

初次尝试成功后,张玉龙逐渐放开了手脚,决定大干一场。随后,合作社与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梨协会建立起科研示范基地,引进并种植秋月、新梨七号、玉露香等品种。令张玉龙欣喜的是,新品种一经上市,便广受欢迎。

张玉龙说,前段时间,县里农业部门又请来河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指导大伙开展春季管理,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调整树冠结构、如何调节枝条质量和数量等实用技术,让种植户受益良多。

冀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当地探求携手高校,依靠科技助农发展的缩影。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志林介绍,近年来,通过全面深化与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梨产业产学研一体实训基地,形成了“专家教授+技术骨干+大学生+乡土人才”四级人才链,将一批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户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孟村回族自治县已围绕梨全产业链,引进省梨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教授14名,组织大学生实践、实操活动1000余人次,培养了具备梨园基础操作治理水平的本土人才100余人。

2024-04-24 ——孟村冀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见闻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5940.html 1 高校“技术礼包”助农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