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的“互联网+”农村不动产登记试点经验做法,得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市被复制推广。
宅基地“房地一体”首次登记发证工作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程序复杂,且关注度高,易引发争议、纠纷。为提升献县不动产登记便利度,聚焦群众关切热点,不断创新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去年6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鉴于献县良好的不动产登记基础,确定献县为“互联网+”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试点。
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此项工作高度谨慎,起草制定了《献县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发证实施细则(暂行)》,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稳妥推进。
同时,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互联网+”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试点工作为契机,申请省厅为献县开通了“互联网+”农村不动产登记功能。并在段村镇、小平王乡两个试点乡(镇)设立农村宅基地登记便民服务点。乡镇通过登录“互联网+”平台,上传村民的宅基地申请等基础资料,推送到县不动产“一窗受理”平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受理后,利用不动产登记平台进行预审、初审、登簿、缮证,完成全部登记流程,真正打通了农村不动产登记的“最后一公里”,全程做到“百姓办证不出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了宅基地登记的“就近办、及时办”。
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新模式,于去年11月21日颁发了第一批“互联网+”农村不动产登记试点的不动产权证书,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互联网+”农村不动产登记平台共完成审核发证5000余件。
“‘互联网+’农村不动产登记工作在献县全面铺开,新的登记模式既方便了人民群众,又有效保障和完善了群众权益,更为献县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得益于献县工作经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发《关于推广献县“互联网+”农村不动产登记试点工作经验做法的通知》,在全市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