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学敏 本报通讯员 白 瑶 薛静雨
春暖花开,微风不燥。走进河间市沙洼乡后北冬村,宽敞平坦的街道干净整洁,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街心公园的树木绿意盎然。“现在你们村的环境真是不错。”有外村村民打此路过,也不禁夸赞一下这里的新村貌。
村民张桥不无自豪地说,这是敲门“敲”出来的幸福,现在村里人人都是卫生监督员。
说起村庄变化,老人们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以前的后北冬村,路不平,路边没有路灯,晚上大家都不敢出门,村里连个合适的活动场所都没有,有些村民还因为倒垃圾等小事儿闹矛盾。
“别的村都在变,咱村不能落后。”自后北冬村换届以来,新的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要让后北冬村大变样。恰在这时,沙洼乡党委围绕打造北冬片区“党总支+人居环境”特色示范区,将后北冬村纳入示范区内,在乡政府的扶持下,村“两委”先后筹资400余万元,硬化了街巷,安装路灯120盏。同时,修建完成了4个100余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在广场周边栽种绿植100余平方米,打造村民文化活动聚集地。在此基础上,后北冬村还着力完成坑塘清淤工作、整治村里存在的卫生死角、新建新式公厕。
“基础设施好了,要想村子宜居,还得人人参与,维护环境卫生。”村党支部书记李斌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号召全体村民都成为卫生监督员,并分片、分户划分责任区域,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责任压实到户到人。与此同时,积极调动村里老党员的积极性,给他们分班分组,让他们闲暇时在村里转一转、看一看,谁家门口有垃圾,谁家门口不干净,都会敲敲门,说一说。
“老人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为村里的事尽心尽力,大家都是村里一分子,必须为村里的事出一份力,不能拉了后腿。”村民们反映,老党员“敲门”敲出文明新风尚,大家自觉养成维护村里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此外,后北冬村还成立了村庄环境微信群,鼓励村内小朋友捡拾街道垃圾,发视频到群里可以获得文具奖励。“姐姐,让我捡!”4月22日傍晚时分,7岁的小村民李紫宣和5岁的妹妹李紫亦正抢着捡一个废塑料袋。“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捡垃圾的视频被发到群里,被大人们表扬。”两姐妹的妈妈张丹说,现在,村民们倒垃圾时都格外注意,生怕不小心洒落,影响了村容村貌。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在全村上下蔚然成风。如今,后北冬村被评为市级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