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相艳认识将近十年。我们一起参赛、一起走访南水北调工程现场、一起去老虎头山……一起久了,常常被她温柔又清爽的气度所感染,彼此话语便轻松起来。不知不觉,都过了不惑之年,到了一个明白事理的年龄。
一个人做到明白事理很不容易,需要成长的积累和世事的积淀。吴相艳在教学一线工作20多个年头。校园的纯净和教学的专注,让她练就了一副明事理的好心肠,给了她保持内心宁静与摆脱欲望的一种力量,在写作时,进入自由驰骋之地。
她的文字总是以一种低温的、舒缓的表达来诉说,不做作、不拘泥。《行走的目光》是一部关于自然时空与精神情境相融的书,文字广、杂、深。读它之前,最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静得像池塘和小溪的清水;把自己的神经放松,轻松得犹如蓝天飘动的云朵。如果你还带着白天奔忙的劳倦,心中还挥不尽现实生活的烦恼,那也没关系,只要你开始阅读这些清丽的文字,就会让温馨渐渐充溢心间。
《行走的目光》一文,阐述的是有情怀的人,目光从来不会拘泥于眼前所视,从李白、蒋捷、柳永到雨果、李清照、苏武,进而联想到鲁迅、林徽因。伟大的人格魅力决定了高度,“唯有求索、追寻的目光,才能把思想引领到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按侧重来说,“行走的目光”,重点是目光,行走是辅承,目之所及,实乃境界也,境界又让行走坚定。此篇名用作书名,别有意味,好的书名一经说出就再也不能改了。读完全书,我发现,似乎也只有这个篇名能够含蓄81篇独立文章共有的精神脉络。《一斤葡萄的价值》是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用一斤葡萄在集市、商场、严冬、酿酒等场合或环境下的价值,来探讨生活的意义。葡萄还是那个葡萄,不同的利用,或者处于不同的环境,酿造出了不同的价值。
过于聪明颖慧的女子一般都有着刁钻的性格,吴相艳正相反,豪爽、温婉,加上天生苗条细线的身材,精致的五官,秀外慧中,第一眼见到,都怀疑她是从水画江南走出来的。而她,是不折不扣的东北人,如今居于平原,内心依然怀念与难忘通化老家的火炕和亲情。
点点滴滴汇聚,由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凝结,笔触有感而发,并深入内核,进而有了这些沉甸甸的文字浮现出来,有约定,有和谐,有敬畏,有深意。表象与灵魂,思考与力量,从生活的底部寻找深度,于细微处发现具象,“一叶一世界”,用细节代替语言的雕琢,以细节丰富文章的立意,《行走的目光》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