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第08版:08

让中美青少年友谊之树茁壮成长

——记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中国之旅

1985年,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一个农业考察团访问美国。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小镇,他结识了几位普通美国民众,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书写下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如今,在习近平主席关心下,一批来自马斯卡廷的美国中学生,飞越大洋、跨越万里,来到中国访问交流,同中国伙伴们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友谊传承”之旅。

■ “不同并不会阻止我们成为朋友”

4月17日,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抵达北京,开启为期8天的研学之旅。

这是今年第二批到中国交流学习的马斯卡廷中学生。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随后,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致信习主席,表示希望马斯卡廷中学也参与这一计划。在习近平主席关心下,1月24日至30日,马斯卡廷中学首批20多名学生来华交流访问。

此次研学团中的32名学生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为帮助他们更快适应中国生活,来自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32名中国学生与他们一一“结对”,共同踏上友谊之旅。

18日下午,研学团一行来到科学家钱学森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准备了热烈的欢迎活动,中美青少年一同体验古琴、投壶、京剧、民族舞蹈等一系列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

服装设计体验课上,凯登·卡利格在中国小伙伴袁弋凡的鼓励下,穿上了一件自己参与设计、带有中国元素的白衬衫。面对媒体镜头,15岁的凯登·卡利格略显羞涩:“这里有很多高大的建筑,跟我的家乡不太一样。我和中国小伙伴交流起来有一点语言上的障碍,但我能感受到她的友好和帮助,我很感谢。”袁弋凡说,她跟凯登·卡利格年龄相仿,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彼此在课程安排、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不少不同。“但这些不同并不会阻止我们成为朋友。”

19日一早,研学团一行来到八达岭长城。同学们举目远眺,披上新绿的燕山山脉巍峨绵延,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美国学生里斯·斯蒂芬斯说:“这里很美,人们比想象中更热情。我喜欢旅游,希望有一天能再来中国到处走走。”

■ “共同种下一棵属于我们的友谊之树”

20日,研学团一行来到河北,在鼓乐队热情洋溢的欢迎曲中走进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与这里的小伙伴们一同学古诗、打乒乓球、包饺子……

习近平主席在艾奥瓦州的老朋友卢卡·贝隆、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国友好委员会主席丹·斯泰恩、1985年石家庄市赴美农业考察团成员白润璋等双方友好人士,为年轻一代讲述了习主席1985年访问马斯卡廷以及中美人民跨越时空、真诚交往的故事。

每每听到动人之处,现场不少孩子流下感动的眼泪。

17岁的中国学生马傲轩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美国小伙伴索耶·泽克注意到了这个动作,轻轻拍了拍马傲轩的肩膀。“听了这些故事我也很受触动,保持长达近40年的友谊并不容易。这告诉我们,人们可以和与自己不同的人建立友谊。我和马傲轩关系很好,这几天我们总待在一起。”索耶·泽克说。

20日下午,中美学生一同来到河北正定“中美友谊传承青年林”,结伴种下挂着各自名牌的“友谊之树”。

17岁的美国高中生科林·米雷奇说,“老朋友”的故事让他很受鼓舞。“这些故事教会我要珍惜友谊,尤其是与中国伙伴们跨越万里的友谊。今天共同种下一棵属于我们的友谊之树,不仅在我和中国伙伴之间建立了实实在在的纽带,也象征着美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科林·米雷奇说,他和中国伙伴们分享彼此的理想,都期待一同成长为更好的人、成为更亲密的朋友。

看到孩子们为友谊之树填土、浇水,白润璋感慨地说:“习主席给我们种下了一棵友谊的参天大树,现在孩子们又一起种下友谊的小树,这些小树一定会茁壮成长。”

■ “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友谊传承下去”

在河北,研学团一行还游览了石家庄动物园,近距离接触中国“国宝”大熊猫;参观雄安印象展馆,通过立体沙盘模型、数字讲解员体验新区建设脉动;走进雄安悦容公园,在亭台楼阁、回廊水榭间感受中国园林之美。

最让孩子们感到兴奋的当属看到大熊猫。“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大熊猫,绝对是永远难忘的经历!”17岁的马达琳·希普皮满脸兴奋,“我要把照片发给妈妈,她一定会和我一样爱上这些可爱的大熊猫。”马斯卡廷中学学生克里斯蒂娜·德弗里斯说,大熊猫将成为她和中国的特殊联结。“以后每当我看到大熊猫,就会想起这次愉快的中国之行,想起我可爱友善的中国朋友。”

习近平主席1985年访问马斯卡廷时的房东德沃切克先生之子盖瑞·德沃切克与研学团同行。看到孩子们结下如此深厚的友谊,他欣慰地说:“能成为朋友真是太好了。研学最有意义的成果之一,就是两国年轻人发现彼此有不同,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意识到,这次旅行可能成就了一生的友谊。”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更快,转眼就到了研学团中国之行的最后两天。23日至24日,研学团一行来到上海,参观豫园、夜游外滩,走进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亲身感受浦江两畔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15岁的瓦莱里娅·巴尔塔扎尔想到马上就要离开中国,十分恋恋不舍。她说,自己现在更能理解研学团名称“友谊传承”的意义。“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友谊传承下去。回国之后,我会鼓励妹妹学习中文,鼓励她到中国来,交中国朋友。我想这就是我传承这份友谊的方式。”(新华社记者董雪 白林 张粲 杨恺)

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2024-04-26 ——记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友谊传承”研学团中国之旅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6212.html 1 让中美青少年友谊之树茁壮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