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第06版:06

盐山走出的张凤俊面对敌人,坚贞不屈,英勇倒在黎明之前。龙游县红色文化考察团——

烈士故里寻访 “刘胡兰”式的女英雄

杨金丽 吕少军

张凤俊烈士弟弟张之元(左一)介绍姐姐生前情况。

一九四八年底,南下干部誓师大会在这里举行。张凤俊就是从这里来到了龙游。

红色文化研究者在张凤俊烈士牺牲地龙游下翁墩古石桥考察。

张凤俊画像

“她牺牲时只有19岁。19岁呀!”4月25日,在盐山县孟店镇常金村张凤俊烈士墓前,祭扫完烈士,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红色文化考察团领队、龙游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建华感叹。

19岁,如花般的年龄,作为南下干部,她远离家乡,来到2000公里外的浙江龙游,从事革命工作。面对来势汹汹的土匪,她挺身而出,沉着应战,掩护受伤的战友撤退,不幸被捕。面对威逼利诱,她视死如归,最终倒在敌人的枪口下。

怀着对英雄的崇敬,4月23日至26日,龙游县红色文化考察团来到烈士故里,寻访挖掘更多英雄故事,并与盐山开展红色文化传承交流活动。

“来到盐山,沿着烈士的足迹走一遍,我们才真正懂得了张凤俊。”徐建华说。

龙游朋友们的到来,也让盐山红色文化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之前,盐山人虽然知道张凤俊是烈士,但并不了解她的故事。他们拂去岁月尘埃,还原烈士故事,让这位“刘胡兰”式的女英雄,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家乡人民面前。

年仅19岁

她倒在了敌人枪口下

时光回溯到75年前。解放不久的浙江龙游,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土匪勾结,蠢蠢欲动。

1949年7月13日下午,龙游北区天昏地暗,风雨交加。得知区公所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县城开会、区公所内部空虚的消息后,国民党少将叶鹤纠集60多名土匪,分三路包围了这里。

正在村民家中走访的区妇联主任张凤俊听到枪声后,不顾老乡劝阻,立即赶回来增援,和留守在此的3名工作人员拿起武器奋勇抵抗。

激战中,一人受伤、另一人带伤员撤退后,只有张凤俊和班长吕贞来坚守阵地。两个人互相配合,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吕贞来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张凤俊打光最后一发子弹,不幸被俘。

区公所被洗劫一空。土匪带着抢来的枪支、弹药和粮食,押送反绑双手的张凤俊赶路。张凤俊一路上对土匪宣传党的政策,劝说土匪迷途知返。

途经下翁墩古石桥时,叶鹤得知张凤俊是北区副书记张秀岩的侄女,是南下的妇女干部,于是对张凤俊威逼利诱,说只要她同意加入土匪组织做内应,就放她回去,还许给她3根金条。

张凤俊不为所动,大声谴责他们滥杀无辜、欺骗民众的罪行,奉劝土匪们弃恶从善。叶鹤恼羞成怒,下令撕去张凤俊的衣服,对她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残害。张凤俊忍着剧痛,痛骂叶鹤,对着他的脸上“呸呸”连吐两口血沫。一贯趾高气扬的叶鹤从没受过这样的羞辱,更没有想到一个年轻女子竟然如此顽强,被打得遍体鳞伤,满身是血,还是宁死不屈。他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掏出手枪,对准张凤俊连开两枪,英雄的鲜血再次染红了石桥。随后,她被凶残的土匪踢下桥去,被滔滔洪水卷走……

年仅19岁的张凤俊壮烈牺牲,是龙游最年轻的南下干部。

有位老人在下游发现了张凤俊的遗体。她身上穿着军装,老百姓猜测可能是共产党的干部,把遗体捞上来后安葬。

穿越时空

龙游人走上寻访路

跨越时空,而今龙游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以“这小县是否如您所愿”为题,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将张凤俊的故事,生动地展示给今天的人们。

“无论他们怎么伤害我,我绝没有背叛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没有让身上的党徽蒙羞。”

“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你有这样的力量?”

“为了新中国,为了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

宣讲深深感动着台下每一位听众。

沿着张凤俊的足迹,当地红色文化研究者们在龙游一路寻访。当年她战斗过的地方、被捕的地方、被杀害的地方……越是走近张凤俊,大家越是被震撼、被感动。

2024年初,通过龙游、盐山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在烈士出生地盐山县韩集镇菜园村找到了张凤俊唯一在世的亲弟弟张之元。此外,盐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朱林路还找到了1952年盐山县人民政府的《烈士登记簿》,张凤俊的名字赫然在列。

盐山寻访

红色文化感动一行人

4月23日,龙游县红色文化考察团一行10多人来到盐山。连日来,他们参观县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张凤俊烈士墓、看望烈士亲属、举行红色文化座谈……张凤俊的形象更加丰满。

“我们兄弟姐妹8个,凤俊是我三姐。她身材高挑,在家时就是妇联主任。三姐是从上识字班时开始接触革命的。她带领妇女做军鞋和军装,鼓励男青年参军入伍上战场。纳鞋底时,还边干边说:‘打老蒋,得解放’。她经常在外宣传革命,一次回家,竟然把长辫子剪成了短头发,气得俺娘够呛……”张之元说。

龙游考察团一行踏上盐山,才知道这里的红色文化多么深厚。这里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1922年就有了党、团活动。1937年7月15日,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救国军在这里成立,打响了津南抗战第一枪。革命战争年代,盐山籍和牺牲在盐山的烈士有1902名,其中全国著名抗日英烈9名,是沧州最多的县。仅张凤俊烈士周边的村,就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一路行走,一路寻访,一路聆听。在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盐山县政协原副主席吕少军讲起了盐山另一位女英雄崔兰仙的故事:“崔兰仙1935年参加革命,曾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1942年,担任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的崔兰仙,带领部队转移时遭日寇袭击。为了保护部队,崔兰仙将敌人引向自己。她身负重伤,子弹打光,敌人冲了上来,她高喊‘宁死不当亡国奴’,狠狠抽了日本小队长几个耳光。敌人端起刺刀连刺她数刀,崔兰仙倒在血泊中,献出了27岁年轻的生命……”

龙游一行人眼前一亮:张凤俊简直就是崔兰仙的翻版呀!她们都是盐山人,都是共产党员,都把生的机会让给了战友,都牺牲得那么壮烈!

吕少军说,崔兰仙的家和工作的地方,离张凤俊所在村很近。不知道两个人是否有过交集,但崔兰仙的英雄事迹肯定深深扎根在张凤俊心中。

知情人讲述

女英雄的精神世界

龙游县红色文化考察团中,还有当初和张凤俊一起南下的干部后代。张丽萍就是其中之一。

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后期一个特殊而耀眼的群体。他们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告别父母,离开家乡,远赴长江以南的新解放区,在新的“战场”上,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丽萍的父亲张振国和张凤俊都是盐山人,张振国比张凤俊大一岁。南下时,二人在一个分队学习、训练。1948年12月,历时5个多月的行军、学习、枪械训练,南下干部跨越冀、鲁、皖、江、浙5省,1949年5月19日到达衢州。一路上,他们互相照顾,感情深厚。到龙游后,张凤俊分到了北区,张振国分到了南区。张振国在回忆录中以“女英雄张凤俊”为题,讲述了张凤俊的故事。他说:“我们不在一个区,在一个区的话,我还有能力保护她……在战场上,你打死对方,或者对方打死你,都不知道是谁。可张凤俊是直接面对敌人呀!她受了重伤还要大骂,没有一点屈服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张凤俊与张振国曾经产生过情愫,但当时部队不许谈恋爱,张凤俊知道后对张振国说:“不谈就不谈。到南方后,我不会给咱共产党丢人,也不会给你丢人,要坚决革命到底。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不怕,死我都不怕,要革命!”很多年后,张振国都没有忘记张凤俊说过的这番话。他口述,女儿张丽萍整理进回忆录中。

1949年8月26日,杀害张凤俊的凶手叶鹤在杭州车站落网。1950年7月20日下午,龙游举行公审大会,叶鹤被验明正身,就地正法。正义的枪声告慰了英魂。

75年过去了。

龙游下翁墩古石桥,张凤俊牺牲的地方,历经几百年风霜雨雪,无数次山洪冲击,仍然屹立不倒。它身上走过岳飞的金戈铁马,流淌过烈士的鲜血。这次考察后,龙游将把这里以及张凤俊战斗过的地方作为红色设施保护起来。未来,更多的人将在这里聆听张凤俊的故事,感受燕赵女儿的坚定信仰、侠骨悲风。

2024-04-30 杨金丽 吕少军 盐山走出的张凤俊面对敌人,坚贞不屈,英勇倒在黎明之前。龙游县红色文化考察团——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6517.html 1 烈士故里寻访 “刘胡兰”式的女英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