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当前,黄骅港总投资558亿元的煤炭、矿石、集装箱、滚装、原油等21个码头加快推进;原油码头项目用海审批意见获批,涉及填海造地的66.22平方公里未开发海域全部调整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综合港区船舶燃料油码头计划于今年9月试运营,9#10#通用泊位、液体化工码头等在建工程进展加快……随着四个功能港区均衡发展,港口功能布局正不断优化升级。
完善集疏运体系
推动港口商贸物流发展
2月10日,随着一批由福远06轮从海南运抵黄骅港煤炭港区的铁精粉集装箱装入火车发运,黄骅港煤炭港区集装箱双重式常态化大物流运输启动,这批铁精粉经沧港铁路转朔黄铁路运至终端用户。
发展多式联运,是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点抓手。对于黄骅港而言,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如何做好与航运的“排列组合”是一道“必答题”。近年来,黄骅港充分发挥港口+铁路一体化运营优势,持续探索各类联运应用场景,不断优化运输方式和路径,已初步形成由多横多纵公路网和邯黄、朔黄、沧港三条进出港铁路大通道及皮带管廊、液化管廊等共同组成的集疏运体系。
——全力推进集疏港铁路与堆场建设进程。加快推进7条铁路线和1个港外编组站建设,其中,黄骅港中心站一期和中铁铁路专用线项目已竣工,邯黄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沧州段完工;
——黄骅港大宗散货码头煤炭堆场工程主体完工,具备试运营条件,矿粉堆场工程建设进程稳步推进,为商贸物流发展奠定有力基础;
——沿邯黄、朔黄、太中银三条铁路沿线加快布局内陆港,内陆港总数达到12个,帮助内陆地区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扎实开展黄骅港综合港区散货港区铁路专用线、邯黄铁路复线和朔黄4.5亿吨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重点推进总投资491亿元的曲港高速、邯港高速和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公铁港有机结合的多式联运体系。
加快能源基地建设
拓展集装箱航线
日前,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南大港产业园区东兴工业区南大港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吊车起落有序,装卸车辆往来不断,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冲刺工程最后的收尾阶段。
一条35公里长的输油管线,将成为黄骅港泰地码头储备和中转的原料油向南大港石油储备基地输送的“绿色通道”,既能充分释放黄骅港原油等液体化学品集疏运能力,又能为全市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提供高效便捷的能源供应。
纵深推进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黄骅港作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的功能导向与职责所在。
去年以来,沧州港口集团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河北公司合资成立沧州港口电投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国储煤炭基地项目;全力推动原油储运基地项目落地,提速港区带式输送机管廊、配套铁路专用线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黄骅港商业煤炭储运项目落地。
拓展集装箱航线,壮大外贸“朋友圈”,是建设多功能港口、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2023年7月,沧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建设名单,被定位为国际能源物流基地、京津冀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中心和“一带一路”陆海双向辐射中心,规划了商贸物流园、产业物流园、国际物流区、大宗散货储运区、供应链服务区、能源储运区等六大功能区。
去年以来,黄骅港成功加入世界物流护照计划,新开通至日本、俄罗斯等5条外贸集装箱航线,集装箱航线累计达到18条,与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0多个港口有航运贸易往来,国际物流运输优势进一步凸显。
春潮澎湃东风劲,奋楫扬帆正当时。随着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奋进画卷在狮城大地铺陈展开,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正在渤海之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