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第6R版:

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

研发“中国芯”跑出加速度

河北日报记者 董 昌

5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在展厅里正好遇到了接待客户的芯片技术研究所研发部负责人周国。

“最近公司有啥重大新闻不?”遇到老熟人,记者也不见外。

周国从桌上拿起一个装有芯片的塑料盒,笑着递过来,“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滤波器芯片,用到了刚发射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上。”

一颗豆粒大小的小物件,用到载人飞船上能起啥作用?“它的作用可大了,能保障天地间信号的稳定传输。”周国越讲越专业,“飞船距离地面有数百公里,中间有复杂的电磁环境,它能分离有用信号和噪声,提高有用信号的抗干扰性和噪声比。”

为了攻克抗干扰、降声噪等关键核心技术,周国和同事们对滤波器芯片开展了数十轮技术迭代,历时3年攻克了模型提取、电路设计、工艺制造等多个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在保证高精度谐振频率的同时,有效滤除了杂波噪声信号。“这款芯片的多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周国介绍。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牢记总书记嘱托,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一刻不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放眼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他们围绕碳化硅在电力电子领域的运用,系统开展第三代半导体射频芯片、电力电子芯片等产品研发生产。

完全自主研发的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将汽车定位精度精准到厘米级,并实现“百万量级”装车交付;多款碳化硅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在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实现批量上车应用,可使车辆充电速度提高5至10倍,续航里程提高8%以上,电损耗降低50%……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要像剥洋葱一样攻克一项项“卡脖子”难题,还要前瞻布局关键技术研发。

如今,太赫兹技术已成为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太赫兹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具有非常高的频率和定向性,利用它可以实现几百Gbps的通信速率,相当于一秒钟传输数百部高清电影。”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院长卜爱民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实现了太赫兹射频芯片系列化,将继续围绕太赫兹固态源、放大器等产品实施技术攻关,为移动通信、空间遥感及无损检测等领域向前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2024-05-10 河北日报记者 董 昌 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7319.html 1 研发“中国芯”跑出加速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