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第04版:04

着眼“综合性” 陆海携手天地宽

(上接第一版)

日渐织密的物流通道带来了令人欣喜的累累硕果,也让黄骅港服务“一带一路”重要支点作用愈发凸显。

密切与内陆港互动

全面推进海陆协同发展

4月8日,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正式揭牌设立,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雄安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雄安新区内陆港,将黄骅港的海运、场站、保税、通关、国内国际贸易等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填充到雄安新区内陆港,倾力将黄骅港打造成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海上门户”。

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设立,为雄安新区提供了口岸支持,进一步提高了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物流运转效率,有效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

这也是黄骅港对接内陆腹地,推进海陆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一年来,沧州港务集团抢抓“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机遇,以港口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沿朔黄、太中银、邯黄铁路“三线”谋划布局了20个内陆港,目前已设立山西五台、平遥,石家庄高邑、平山,内蒙古包头等13个内陆港,将“出海口”搬到内陆地区家门口。其中,山西平遥至黄骅港的海铁班列自开通以来,基本实现了“天天班”和“重去重回”,位列铁路总公司全国23条海铁快线精品线路榜首,为拉动区域间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与推动作用。

4月20日,朔黄铁路3万吨级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总长超4公里、载重3万吨级的货运重载列车,宛如一条舞动的“钢铁煤龙”,从朔黄铁路肃宁北站顺利到达黄骅港站,成为我国目前铁路编组最长、载重最大的重载列车。

3万吨级重载列车的开行,不仅对于提升我国煤炭运输能力、探索重载技术前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更为黄骅港拓展运力,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煤炭码头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发展部主管刘嵩说,工程投入运营后,得益于3万吨级重载列车等运输力量保障和码头接卸能力的提升,黄骅港煤炭年运输能力将从2.1亿吨提升到2.6亿吨,为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下一步,黄骅港将以内陆港为支撑点、铁路为大通道,不断扩大港口经济覆盖范围,积极拓展“三线”货源,充分利用铁路运力,抓好返程货源组织,实现“钟摆式”运输。吸引腹地煤炭、矿石、石材、陶瓷、木材、粮食等大进大出的产业向黄骅港聚集,增强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实现港口与腹地的联动发展。

持续优化服务

不断提升扩大开放水平

日前,黄骅港海关辖区企业的一批玉米纤维通过“抵港直装”模式,提前几个小时顺利通关。“‘抵港直装’模式省去了倒运环节,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计划与码头预约抵港时间,比以前通关更加便捷。现在我们单票出口2000多吨货物,比以往能节约70多车次倒运作业。”出口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出口采用‘抵港直装’模式,实现货物上船出口“零延迟、零等待”;进口推出“船边直提”快速通关举措,车辆可以从船边直接接卸、提货……一年来,我市聚焦“强作风、优环境、抓落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瞄准腹地和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服务,让黄骅港对沿海和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与日俱增,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205亿元的河北德谊生物科技、总投资180亿元的澳凯石化、总投资100亿元的山立科技化学新材料等8个超百亿元重大项目落地开工……

风举帆张、逐浪启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市上下正以奋斗者的姿态,逐梦深蓝,全力以赴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推进沿海经济强市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沧州力量。

2024-05-1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7660.html 1 着眼“综合性” 陆海携手天地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