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第05版:05

大家事大家办 烦心事不再难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杨月芳

小公园成为社区征集民意的新平台。

业委会代表和热心居民在修补破损路面。

志愿者在登记废旧自行车信息。

小公园成为社区“民生微实事”议事新场所;热心人当“管家”,办好群众“心头事”;“七彩之家”志愿服务队聚焦居民需求,送服务上门……新华区道东街道办事处永济东路社区创新基层治理形式,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小公园成新议事点

近日,新华区永济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一场特别的兑换活动正在进行。

中化小区居民李爱萍登记完信息,将旧自行车停到存放处,领了两提卫生纸。“我这辆旧车子早就不能骑了,卖了又不值多少钱,把它兑换成生活用品,还能给小区腾腾地方。”李爱萍高兴地说。

废旧自行车兑换生活用品活动,是永济东路社区为解决辖区废旧自行车占用公共空间问题采取的新举措。

就在前几天,中化小区有居民向社区反映:“一些废旧自行车长期在小区车棚里占着地儿,导致有些居民的车子没地方放。”为解决居民这一诉求,社区召集小区的业委会代表和居民代表,在小区门口的“民生微实事”公园里协商了好几次。为进一步了解辖区废旧自行车的停放情况,他们又围着各个小区实地转了转。

“废旧自行车不光占着车棚和楼道的空间,有的还堵着消防通道。”社区党委书记李冰彦介绍,这些“僵尸”车辆不仅影响了小区环境,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集中清理辖区的废旧自行车,永济东路社区以中化小区为试点,开展废旧自行车兑换生活用品活动。当天上午,共有13位居民参与兑换。

“居民的身边小事就是社区首要解决的大事。”李冰彦说,起初,为及时解决居民的急难事,社区将议事地点从会议室“搬”到街巷,哪儿存在难题,就召集相关人员在哪儿协商。今年以来,社区又将议事地点从街巷挪到中化小区门口的小公园里,把那儿打造成“民生微实事”议事场所。“这个公园在小区入口处,经常有居民在这儿唠家常、讨论小区的大事小情,欢迎更多的人为社区出点子、提建议。”李冰彦发出热情邀请。

“热心肠”掀起“自治风”

这几天,董振宝和几位热心居民正忙着维修小区的监控。

“小区20多个监控坏了一半儿,不抓紧修哪行。”正说着,董振宝的电话响了:“董主任,我们单元门口的下水道往外冒污水,您能过来看看吗?”挂了电话,把这边事情安排好,董振宝赶紧过去。

今年67岁的董振宝,是中化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也是一名老党员。“大伙儿有事就找我,是对我的信任,我必须尽力把问题解决好。”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可当初,居民和社区推选他当业委会主任,董振宝却婉拒了好几回。

中化小区是个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房龄在40年以上。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落后……这些情况,曾经当过3年小区业委会委员的董振宝都清楚。他当时之所以不愿接业委会主任这副担子,就是怕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到位,辜负了老邻旧居对自己的期望。

“董伯伯,有需要帮忙的事情,您尽管招呼我们。”虽然顾虑重重,但听着居民们掏心窝子的宽心话,董振宝不忍心再拒,“咱小区没人管不行,我干好干歹,大伙儿多担待。”

从此,小区路面破损、污水外溢,董振宝帮着协调解决;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他想办法化解……如今,许多居民见着董振宝就说:“小区里有需要帮忙的事情,就招呼我。”

永济东路社区辖区内的3个生活小区都是老旧小区,在热心居民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小区是我家,共建靠大家”成为居民们的共同心声。

“七彩”服务暖民心

近日,中化小区居民梁广通发现小区的几个垃圾桶垃圾外溢、污水流出,赶紧向社区反映。社区联系环卫部门将垃圾清走后,梁广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地面清洗干净。

梁广通是永济东路社区“绿色清洁之家”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平日里,他经常围着小区转。发现楼道里堆着杂物,他劝说居民把东西清走。看到有车堵住小区消防通道,他想办法联系车主把车挪走。

“绿色清洁之家”志愿服务队是永济东路社区“七彩之家”志愿服务队的代表。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顺民心、汇民意,永济东路社区以志愿服务为核心,创新打造“七彩之家”党建服务品牌。“七彩之家”志愿服务队由社区党员、热心居民、“双报到”党员和包联单位志愿者共同组成。7种不同的颜色代表7支不同的队伍,即红色先锋之家、橙色协商之家、金色活力之家、绿色清洁之家、青色成长之家、蓝色平安之家和紫色志愿之家。

清理小区卫生、慰问孤寡老人、义务巡逻……各支志愿服务队发挥各自专长,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也带动更多的居民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来。

2024-05-13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杨月芳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7664.html 1 大家事大家办 烦心事不再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