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屈 鹏 尹君伊
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金额超9亿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3家,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00亿元;
与京津联合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6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99.4亿元,吸纳京津技术合同突破30亿元,达到32.3亿元;
……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沧州与京津两地产业协作风生水起,彰显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2023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一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不断创新优化体制机制,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加速推进与京津产业协作,奋力谱写沧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展的“热度”源于改革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在协同发展的赛场上,只有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打通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才能吸引更多京津优质资源。
日前,在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替尼泊苷生产线旁有序忙碌着。
“替尼泊苷是我们一期项目建成投产的9个产品之一,它是一种抗肿瘤的原料药。”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原料药生产原本是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边缘业务版块,分公司落户这里后,得益于园区实行的“生产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创新管理体制,原料药产业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现在原料药已成为总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2023年分公司产值达2亿元。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