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振环
在胆囊疾病中,胆囊炎、胆囊结石较为常见,其次是胆囊息肉等。在我国,前两种患病率为16.09%,人数超2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达到了6%。
胆囊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右上腹隐痛或不适,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大多数胆囊疾病仅有轻度的类似消化不良样的症状,病情加重后,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厌油腻、腹部饱满、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恶心,通常会被误认为“胃病”。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病情加剧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乏力、不适、寒战、高热等全身炎症反应。若胆囊结石或肿瘤压迫、堵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就会进入血液导致患者皮肤、巩膜变黄。胆囊癌多由胆囊结石引起,最初无明显症状,晚期患者会伴有腹胀、体重减轻、食欲差、贫血、肝大,甚至出现黄疸、腹水。
六大习惯易让胆囊“罢工”。一日三餐无规律:长期不吃早餐,易形成结石;长期不吃晚饭,或进餐间隔太长,也会增加胆囊疾病的发生风险。膳食结构错误:喜欢吃高盐、高油的烧烤油炸食物,易患胆结石。饮食不洁:喜欢吃路边大排档,易引起细菌感染,细菌若逆流进入胆管,易诱发急性胆囊炎。不爱喝水:长期饮水不足,也易导致胆汁浓缩形成结石。久坐不动:长期久坐不动,胆囊肌肉的收缩能力变差,影响胆汁排出,从而造成胆汁淤积,为胆囊疾病埋下隐患。乱服含雌激素的药物:体内雌性激素水平过高,会减弱胆囊的收缩功能,延迟胆囊的排空速度,影响胆汁分泌,诱发胆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