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学敏)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15272.73万尾中国对虾苗放流进入渤海湾沧州近海海域。
据悉,由于水产苗种的生物特性,这次实施的是2023年中央农业生态资源渔业增殖放流项目,放流物种包括:中国对虾和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苗体长1厘米以上,三疣梭子蟹为幼蟹II期。中国对虾放流后,三疣梭子蟹放流工作将在5月下旬完成。
活动中,放流人员将准备好的中国对虾苗运送至放流区域。随后,他们在省、市渔业渔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和水产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将一桶桶中国对虾苗放流至指定区域,让虾苗在沧州近海海域继续生长,繁衍生息。
“增殖放流是有效补充自然水域渔业资源量、促进渔民增收和渔业增效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有效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执法人员将加大检查力度,为苗种的顺利成长保驾护航。同时,也希望广大渔民群众配合保护好增殖放流生物资源,不在放流水域进行有损增殖放流资源的任何作业,不投放外来入侵物种,共同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