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第06版:06

告别盐碱白 铺展苜蓿绿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盐碱地除了种小麦,还能种什么?翠绿的苜蓿生机勃勃,让白茫茫的盐碱地变成绿油油的丰收田。

近年来,渤海新区黄骅市积极引导农户种植苜蓿,探索苜蓿+旱碱麦的轮作模式,并进行多样深加工,开拓线上线下市场。目前,当地苜蓿种植面积20余万亩,去年年产量17余万吨,苜蓿产业产值近4亿元,户均增收3万余元——

20余万亩苜蓿

进入首茬收割期

这段时间,渤海新区黄骅市的20余万亩苜蓿进入首茬收割期。记者来到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的纳茉农场,只见收割机正在忙碌作业,将一片片翠绿苜蓿“收入囊中”。

“苜蓿被称为‘饲料罐头’,其产草量高、再生性强、营养丰富,各种畜禽都喜欢吃。我们种的是‘中苜系列’苜蓿,特别耐旱耐盐碱,无需灌溉,非常适应咱黄骅的土壤和气候。”农场负责人刘德成站在田埂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我们一年可收获4至5茬苜蓿,每亩地年平均收入接近2000元。”

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素有“牧草之王”美誉。农户播种一次,能连续收获四五年。种植苜蓿,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盐碱地资源,还能够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虽然今年春季比较干旱,基本上没有有效降雨,但通过我们实施的一系列盐碱地管理技术,苜蓿依然迎来丰收季,且品质较原先提高许多。”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饲草工作站站长于合兴介绍道。

他说,近年来,渤海新区黄骅市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致力于将其打造为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已在羊二庄镇、旧城镇等乡镇发展了多个苜蓿集中种植大方。同时,定期邀请种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中国农科院“中苜系列”耐碱高产苜蓿培育试验基地等科研教学基地也接连落户,成为苜蓿产业快速发展的促进剂。

不断提高苜蓿的附加值,当地还积极帮助种植户寻找市场、对接企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收获即销售。

目前,渤海新区黄骅市苜蓿种植面积20余万亩,去年年产量17余万吨,苜蓿产业产值近4亿元,户均增收3万余元。牧草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多家知名奶企来这里设牧场、建基地,共同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苜蓿旱碱麦轮作

“无缝衔接”增效益

在纳茉农场的另一边,绿油油的旱碱麦田也引人驻足。此时,长长的麦穗随风摇动,丰收在望。

“瞧,这小麦也长得不错吧。要是去年这时候来,这边还都是苜蓿地。这是我们首次探索苜蓿+旱碱麦轮作模式。”刘德成笑道。

他说,苜蓿虽然再生性强,但盛产期只有三至五年。“我们是2020年春天开始种植苜蓿的,到今年正是第5年。考虑到第5年,由于根系老化,产量有下降趋势,在2023年秋季,收完最后一茬苜蓿后,我们就将2000余亩苜蓿的根茎还田,转而种植‘捷麦19’等旱碱麦。”

原来,在农场成立初期,他们便邀请多位农技专家前来考察指导,为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最终,确定了通过种植苜蓿来改良盐碱土壤及苜蓿+旱碱麦轮作的种植模式,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为粮食安全出一份力。

“在盐碱地种植苜蓿,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盐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苜蓿是豆科植物,根部共生有固氮根瘤菌,能够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种完苜蓿以后,再轮作种植旱碱麦,可以减少肥料用量,并提高产量,增产增效。”刘德成说,根据今春至今的观察,采用轮作模式种植的旱碱麦,无论是植株长势还是籽粒发育,都优于普通地块。

苜蓿本身就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第4茬收获后,“无缝衔接”种植旱碱麦,实现了一地双收。麦收后,还能种植夏玉米,等到秋收了,如果墒情合适,再播种苜蓿。采用这种轮作模式,使得盐碱地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苜蓿烘干喂宠物

线上俏销

收益好

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农户王福元的工厂里,也随着新一茬苜蓿的收割,弥漫着浓浓草香。

“终于等到新草上市了,客商们都抢着‘囤货’,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能出1000多单货。”迎来了新的销售旺季,王福元十分高兴。

在纳茉农场里,苜蓿被裹包机“乖乖”规整成了青贮圆柱包。在王福元这里,则是被放到烘干机里,一点点失去水分,成为一株株干草。

“我们这儿的苜蓿,主要是用作宠物饲料,走电商销售。苜蓿属于豆科牧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适口性强,特别适合兔子、龙猫及羊驼等宠物食用。”王福元解密。

王福元家自2000年便开始种植苜蓿,直供周边的养殖场。王福元毕业后,正赶上“电商热”,年轻的他便想到运营淘宝店铺网销苜蓿。

“咱黄骅的苜蓿在全国都有名,我坚信只要质量好,销量肯定差不了。”刚开始时,店铺知名度低,一天下来,成交的订单仅为个位数,但王福元却毫不气馁。

他一边给自己打气,一边更加努力地学习网店运营知识。通过不断优化经营,半年后,店铺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都能卖出几百单苜蓿。

“苜蓿种植是我们的特色产业,无论是苜蓿品质还是市场认可度,都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也为我们的电商创业积累了顾客。”王福元还先后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开设网店。

网店经营步入正轨后,头脑灵活的王福元又有了新想法,将苜蓿烘干后,做成宠物饲料。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养宠物的人也越来越多,宠物饲料的前景必然广阔。”王福元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们购入了多台烘干机,还盖起了空气能烘干房。

“现在是一边收割、烘干苜蓿,一边销售饲草。我们千亩种植基地的苜蓿根本不够卖,还得时常向周边种植户收草来满足销售需求。”用苜蓿作原料的宠物饲料深受欢迎,进一步提高了网店成交量。如今,王福元运营的网店,年销售额连续多年突破千万元。

2024-05-15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7894.html 1 告别盐碱白 铺展苜蓿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