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汝汀
走进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面点师傅们正忙着发面、揉面、蒸制……一道道工序完成后,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非遗面花制品下屉,车间内顿时麦香四溢。帝鉴食品在遵从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改良创新,推出的10个系列、100多种面花产品,让老手艺产生新卖点。如今,他们的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销到了国外。
积极发展深加工,把盐碱地特色农产品从“农田”推向“餐桌”,是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的关键一环。我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集育种、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盐碱地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条。目前,“黄骅旱碱麦”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5个旱碱麦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黄骅旱碱麦”成为区域公用品牌。此外,还培育了“黄骅苜蓿”“南齐茴香”“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5亿元。
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我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农产品品质。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