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第02版:02

“阅读并同意” 不该成“最大谎言”

刘 杰

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结一起用户诉某词典APP强索隐私案,认定该APP存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情形,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据报道,这起案件源自北京的张女士在使用某词典APP时注意到,APP的隐私政策选项为默认勾选同意,取消勾选、拒绝APP处理其个人信息,APP则自动退出。当张女士注册使用一段时间后想停用该APP时,又发现无法撤回允许该APP处理其个人信息。

张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用户首次下载使用APP时,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已基本成为必要操作。可是这些协议动辄上万字,且晦涩难懂,大部分人选择不细看内容,就点击了“同意”,况且如果不点“同意”,APP根本就用不了。不少网友自嘲,这些年撒过最多的谎,就是明明没有阅读就勾选了“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其实,APP为了给用户提供服务而获取相应信息,也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很多软件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比如调用手机通讯录、读取手机存储、获取定位信息、开启蓝牙或无线网络等,这导致用户隐私在无形中被暴露,显然是不合理甚至涉嫌违法。

用户协议乱象滋生,治理与规范势在必行。管理部门有必要要求APP简明扼要地列出核心条款,消除阅读门槛,还应严格限制APP向用户过度索取不必要的权限,切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对于“不同意就不能用”这个老毛病,也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对屡教不改的运营者,惩处必须“动真格”。还应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普法宣传,提倡用户主动学习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格式条款签订等法律知识,引导其培养认真浏览协议的习惯,珍视并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期待行业自律和监管介入能推动APP隐私政策回归理性,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2024-05-22 刘 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8521.html 1 “阅读并同意” 不该成“最大谎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