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晓卉
前不久,任丘市科技工信和商务局局长王彦民又一次前往北京中关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这段时间,双方正就联合打造任丘·中关村产业协同基地项目进行商榷。这次,王彦民做了充足准备,他说:“这个项目如果对接成功,将助力任丘成为京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区,对当地的经济转型将会大有帮助。”
2016年,王彦民担任任丘市商务局局长。上任伊始,他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新形势、新常态下,工作抓手到底在哪里?”为了寻找答案,他一头扎进基层,深入园区、企业摸情况,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调研、学习、思考,最终定下“以招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围绕目标,王彦民带领全局上下齐发力,多次带队赴京津雄、上海、宁波等地招商,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总投资15.3亿元的远大北斗雄南数智物流港、中国华能集团雄安分公司分布式光伏新能源等项目签约;引进总投资116.9亿元的华北智算中心项目;推动总投资1.2亿元的美锦氢能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上海科大智能新能源储能及配套电力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取得新进展。近两年来,王彦民经手签约项目100余个,总投资200余亿元,推动任丘大数据、氢能、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实现聚集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企业引进来,怎么做好服务?”王彦民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第二个问题:一方面,他紧盯关系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联合中国银行任丘支行举办银企对接会和专家问诊活动,帮79家企业成功融资3.13亿元。另一方面,王彦民把目光瞄向线上经济,制定了多项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在任丘市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和12个镇级、106个村级便民服务站。有了良好的硬件,线上经济做得更是“风生水起”,2023年,任丘市网络零售交易额达39.2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
2019年,因机构改革,任丘市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合并,组建为任丘市科技工信和商务局。“如何尽快适应角色,让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成为摆在王彦民面前的第三个问题。为破解困局,王彦民从调研中问、从研讨中寻、从政策中悟,慢慢地,思路清晰了、渠道畅通了,工作顺畅了。围绕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依托入园升规技改三年行动计划,王彦民以任丘经济开发区内的门窗博览城、小微产业园等为载体,规划建设传统产业入园示范区,优化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管理、环境等生产要素,打造全流程一体化厂房生产车间,以点带面加速企业入园步伐。截至目前,已有80余家门窗企业入园,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了园区经济壮大腾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此,王彦民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向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在政策鼓励和指引下,一大批高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如今,任丘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95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2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3家,任丘市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获批省级重点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