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第06版:06

40多位专家来沧 研讨旱碱麦育种

本报讯(记者张梦鹤 通讯员王伟伟)近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的40多名专家走进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旱碱麦田,观摩、交流旱碱麦育种情况。这是由市农林科学院主办的2024年旱碱麦产业暨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现场观摩会上的一幕。

据了解,去年,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中捷产业园区管委会及相关企业共同组建了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创新团队,制定了《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2024年工作计划》。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创新团队自成立以来,已举办业务研讨会和科研交流(现场观摩)会15次。今年以来,沧州市旱碱麦育种体系创新团队共调查204份小麦种质资源返青至起身期的耐盐性,对种植在盐碱地上的512份材料进行了田间记录,配制杂交组合试样300余份。

此次观摩会分为田间观摩与室内研讨两部分。走进市农林科学院在中捷产业园区建设的试验基地,与会人员先后了解河北省运东耐盐碱试验、河北省冬麦区旱地组试验、旱碱麦耐盐碱试验、环渤海耐盐碱杂交小麦组试验、黑龙港流域旱薄组试验、大区品种比较试验,察看540个试验区内小麦长势,对比不同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旱、抗病性差异,研讨资源创新及耐盐碱鉴定、育种方法及品种选育等内容。在黄骅市昌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张英华介绍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旱碱麦产量影响的试验情况。室内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还就旱碱麦育种、旱碱麦加工品质、旱碱麦风味物质形成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4-05-29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9274.html 1 40多位专家来沧 研讨旱碱麦育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