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近日,走进东光县东通休闲农场,农场主张占通正在一排排秧苗间除草。头顶炎炎烈日,他的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
“这边地里种的是紫色西红柿,这两排是黄色西红柿,那边的是红色西红柿。顾客想吃啥,俺就给种啥。”张占通一一介绍道,忙并快乐着。
不同于其他地方发展规模化种植,东通休闲农场的田地,被张占通分成了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小畦。他还在地块旁边立起标识牌,写上不同数字和联系方式。
这是张占通专门为自己的顾客打造的私家菜园。
在私家菜园里,顾客租赁土地、选择想种的蔬菜品种后,由张占通提供种植、管理服务。到了收获季,顾客可自己来菜园采摘成熟的农产品,或由张占通送货上门。
“这种私人定制模式,不仅可保证蔬菜的品质,还能让顾客体验田园生活,增长农业知识。”他说道。
张占通是名“80后”,前些年,他一直在外经营门店。近几年,为了照顾家中父母,他返回家乡建起农场,探索有机种植模式,靠优质农产品积累了不少顾客资源。
张占通萌生打造私家菜园的想法,源于曾经风靡网络的“开心农场”。那些年,熬夜“偷菜”是备受欢迎的社交方式,这在他的成长中留下了深深印迹。
让“开心农场”的创意在自家地块落户,张占通也是受到了顾客的启发。由于农场坚持有机管理,有的顾客觉得农产品品质好,便让他专门种植一些自家想吃的特色果蔬。口口相传间,找张占通为自己种地的顾客越来越多。
看到了私家菜园中的商机,张占通开辟出更多地块,专门分出多个方形区域,出租给顾客。在这些地块里,顾客可以亲自到地头劳作,也可向张占通购买除草、浇水等服务,由他代为管理。
如此细分,也就意味着张占通要做的事更多了、难度更大了。
一来,顾客想种的品种多了,需要张占通做的活计也更多。但张占通不怕麻烦,有些顾客喜欢老品种,他就专门淘来老种子。有些人喜欢尝鲜,他就四处寻找新品种。
再就是不同作物的管理方式和时间不一样。有的作物需要喷淋,有的得用大水漫灌,但无论怎样,张占通都不会马虎应付。还有除草,本来就是费工的活儿,赶上特别窄的地块,需要张占通蹲着拿小铲子除草。
由于张占通不给土地上化肥,也不给作物打农药,私家菜园产出的果蔬不光产量低,模样也不周正。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人们到私家菜园租地的热情。
“别看长出的西红柿、黄瓜个头不大,但是口感特别好,就像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这个菜园特别好,我们一家人偶尔在周末或假期时过来,享受乡村慢生活。”点赞的顾客不少。
根据顾客的需求,张占通还养殖了几百只鸡、鸭、鹅、雁。这些家禽的“口粮”,正是被挑选剩下的残次果、蔬菜、玉米等。由于吃得健康、绿色,鸡、鸭、鹅、雁产的蛋品质好,这一招儿又“圈”了不少粉丝。张占通还将养殖产生的粪便施还农田,反哺种植,发展起种养循环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