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 猛 王 昊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5月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北京举行。
当前,中阿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生机勃发,人文交流丰富多彩,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的标杆、南南合作的典范。
今年适逢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阿拉伯国家各界人士期待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将进一步深化阿中各领域合作,更好造福双方人民。
■ 战略互信持续深化
从丝绸古道商旅络绎,到上世纪双方全面建交,再到新世纪中阿开启整体合作时代……跨越山海,纵贯古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不断续写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2004年,在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阿盟总部,中阿合作论坛宣告成立。20年来,论坛框架下建立起部长级会议、高官会、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等19项合作机制,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成为推动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双方领导人关心关怀下,中阿合作论坛见证了中阿合作迸发蓬勃生机,助力中阿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首次提出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2018年,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阿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勾勒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2020年,在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双方一致决定把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写入《安曼宣言》,中阿双方就构建命运共同体达成积极共识。
当前,中阿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国已同14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阿拉伯世界成为中国战略伙伴关系高度密集的地区。2022年12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全面规划中阿关系发展蓝图,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重要成员,同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建设的共同历史使命。中阿关系发展造福双方人民,也有利于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发展,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稳定性。
2023年,中国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复交,带动中东地区掀起“和解潮”。今年,沙特、埃及、阿联酋等国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阿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框架下密切沟通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埃及外事委员会成员赫芭·贾迈勒表示,阿中合作堪称“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典范,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支持、深化合作,双方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 务实合作生机勃发
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年来,双方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中国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314亿美元,年均增幅达14.7%。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更是为新时期中阿务实合作升级搭建了广阔平台,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已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阿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了200多个中阿大型合作项目,打造了一批旗舰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让人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附近的浩瀚沙漠中,中企承建的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用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这是目前已建成的世界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中企参与建设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规模初具,充满现代感的建筑被当地民众誉为新时代的“金字塔”……
作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经贸桥梁,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已成功举办6届,有力促进了中阿在现代农业、清洁能源、医疗健康、数字经济、旅游观光等领域合作。与此同时,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着越来越多阿拉伯企业参加,大量阿拉伯国家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 人文交流日益丰富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发表演讲时,引用这句古语形容超越时空的中阿友谊。
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中阿友好交往走在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如今,中阿以展为径、以书为媒、以文为渠,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方式,不断谱写文明互鉴的华彩乐章。
近年来,许多阿拉伯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高校开设中文院系,成立孔子学院。随着中文教学的推广,阿拉伯青年一代学习中文的热情日益高涨:阿联酋阿布扎比成立“汉语桥”俱乐部,为当地中文学习者提供了体验中国文化的新乐土;“唱响埃及”歌唱比赛中,既有《映山红》等中国经典歌曲,也有《夜空中最亮的星》等流行音乐……
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的中小学生,勉励他们学好中文、了解中国,“把友谊的种子根植在心里,为开创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复信照亮了小小心灵的前进方向。11年级学生苏丹·拉希德·扎阿比说:“习爷爷的复信亲切温暖,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建议……我希望能再去中国,希望将来从事和中国有关的工作。”
沙特苏尔坦亲王大学孔子学院沙方院长易卜拉欣·阿尔—杰姆拉斯曾两次访问中国。在他看来,阿拉伯国家同中国的人文交流丰富多彩。他说,文化是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重要桥梁,双方学习对方语言的人越来越多,对彼此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相信沙特与中国、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友谊将更加坚固而深厚。
他表示,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将成为深化阿拉伯国家同中国关系的又一个重要契机,将进一步增进双方的彼此了解、深化双方的互利合作。(参与记者:董修竹 谢昊 何奕萍 霍晶)
据新华社开罗5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