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3日
第06版:06

盐山县第三中学开展特色书法教育

翰墨润校园 用心书写美

本报记者 赵玉洁

书法比赛中,百余名学生在操场上共写粉笔字

操场上、教室里,千余名学子用粉笔和钢笔一笔一画认真写下《沁园春·雪》《油岩题壁》等爱国诗篇,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这振奋人心的一幕,出现在前不久盐山县第三中学举办的第六届书法比赛上。

作为全国书法教育特色实验基地,盐山县第三中学积极探索书法教育与传统教育整合的路径,让学生具备书法的书写和欣赏能力,把“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信念深植于学生心田,不断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每周书法课 功夫在日常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习练书法对提高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此,盐山县第三中学组织教师研究开发校本书法教材,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每班每周都设有一节书法课,由专任书法教师进行课内外的教学和指导。

课堂上,老师从最基本的坐姿和握姿抓起,帮助学生端正写字姿势。书写时,以临摹为起点,以继承为先导,以树人为目的,通过不同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形态、结构等的教学,在强化训练中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技能和技巧。此外,老师还会讲述苏轼故居中“墨池”的来历、黄庭坚的“观浆悟笔法”、智永“退笔成冢”等古代书法名家勤学苦练、献身书法艺术的动人故事,不断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与此同时,学校把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到所有课堂教学中,要求每位教师的板书都要工整、美观、规范,为学生作出良好的示范。对于学生的作业,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是需要书写的地方,都要求做到工工整整、一丝不苟。

创编“书法操” 锻炼写字两不误

“伏案、铺纸、研磨、提笔、蘸笔、展示笔画。点画打磨数第一,犹如高山坠落石;横画如勒力于中,左低右高藏露锋;竖画如柱力扛鼎,悬针垂露收笔中……”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书法口诀,盐山县第三中学的课间操开始了。这套由体育老师王胜彬创编的“书法操”,包含20多个动作,巧妙地将书法运笔与武术中的太极、长拳等招式结合在一起。

用提膝穿掌展示“撇”,用弓步推掌展示“点”,用正踢腿展示“提”……孩子们在代表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法的动作中伸展腰身,活动筋骨,时而静如止水、时而行如流云、时而舞如龙蛇,用自己的形体和力量尽情展现书法之美。

“我很喜欢练书法,以前以为只能坐在教室里写,没想到还能在操场上比划,几个动作就可以勾勒出一个字形,很有趣。”“书法操让我们不仅强身健体,而且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更多乐趣。”学生们对这一颇具特色的课间操喜爱有加。

寓教于活动 书法育人成品牌

漫步在盐山县第三中学的校园中,书法元素不时映入眼帘。每个班的文化墙上都有一块展示牌,工整隽秀的硬笔作品展现出学生扎实的书写功底;长廊上,一幅幅粉笔字,横竖撇捺,一丝不苟,笔笔细腻,字字端庄;社团活动室的浓郁墨香和四周墙上悬挂的软笔学生习作,更令人赞不绝口。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同样的知识接受起来也有快有慢。这时,就需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层次感,树立典型和榜样,以点成线带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评选“书法之星”,还从各班挑选出书法兴趣浓厚的学生,组建书法社团进行重点培养。

邀请书法名家入校指导、外出观摩学习先进书法教育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盐山县第三中学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增强,书法社团成员多次在省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师生热情高涨,在习练书法的过程中修身启智。

如今,以书载道、书法育人已成为盐山县第三中学的特色与品牌。

“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书法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方能行稳致远。”校长李关勇表示,盐山县第三中学将继续以书法育人引领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不断继承和发扬书法文化精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翰墨飘香的校园内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024-06-03 本报记者 赵玉洁 盐山县第三中学开展特色书法教育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9751.html 1 翰墨润校园 用心书写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