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夏季,位于新华区县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阁就“热”了起来,来此接受中医药服务的市民络绎不绝。
为了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医,2022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成100余个中医阁,配备中医、中医诊疗与康复设备,提供中药饮片与中成药,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零距离”。现在不仅中医阁遍地开花,我市还积极推进基层中医医联体模式建设,让优质中医资源下沉基层,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不仅是在沧州,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变得越来越通畅。2022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九部门联合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的要求,指导和推进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释放了为基层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的信号。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中医药的服务需求。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40674个,9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9.4%的乡镇卫生院、81.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基层中医药服务。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多措并举引领基层中医药服务从“有”向“优”迈进——
江苏省将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评价分为三级、四级和五级3个标准,打造优质中医馆;四川省采取订单定向培养、县招乡用、乡招村用等方式,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山东省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信息化建设,所有中医馆、中医阁全部接入健康信息平台……
大背景下,我市为民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脚步也在提速。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如今,我市组建的中医药联合体已由最初的48家单位增加到124家,专科技术协作组由21个增加到26个,基本覆盖了全市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各级医联体的建设,让卫生资源真正沉下去、动起来,实现资源、管理、技术、信息、教学“五个共享”,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基本留在基层就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
下一步,我市计划今年再建设完成600个中医阁。同时鼓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联体,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推动服务能力共提、人才梯队共建、健康服务共管和优质服务共享。实施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建立推广工作机制,实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全覆盖,重点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国医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和综合服务能力。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变化,对中医药服务也提出从“有”到“多”到“优”转变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沧州中医药服务唯有锚定目标、多措并举、量质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