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第01版:01

定州园里看金石传拓

——“非遗走进园博园”系列报道之一

定州园拓印体验 陈 雷 摄

扫描看视频

本报记者 尹君伊

“上墨的时候一定要转着圈,让拓包把墨汁均匀吸进去。”6月5日上午,走进大运河畔的园博园定州园,踏着石径小路穿过“柳暗”“花明”两处拱门,便来到临湖而建的“东坡堂”。徐氏全形拓和汉画拓非遗传承人孙守一正在教授传拓技艺,引来许多市民和游客围观学习。

只见孙守一先用湿毛巾擦拭刻石,然后将宣纸轻轻覆盖在刻石上,用喷壶喷水、棕刷扫压、排出空气,再通过打刷捶打,使纸张紧贴石刻凹纹,接着用蘸墨的拓包轻拍。这一系列操作后,刻石上的文字就一一浮现在宣纸上了。

“这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中国独特的保存金石文献的方式。”孙守一介绍说,传拓,古代称蝉蜕术,就是把纸紧覆于碑刻、砖瓦、青铜器、陶器、紫砂壶、古币等器物上,采用墨拓的方法,把上面的文字、纹饰、图案拓印在纸上,相当于现代的复印机技术。传拓技艺大致分为三类:平面拓、浮雕拓和全形拓,每一种都有独特的操作要求。“做拓片并非只是简单地把器物表面图案或文字印下来,只有充分了解器物背后的故事,才能发现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拓出神韵。”

如何让这一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是孙守一一直思考的问题。“去年11月,我把工作室搬到了园博园内,这里位于大运河畔,文化底蕴深厚,游客进园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了解非遗文化。”孙守一说,他挑选了孙谔的《夜过沧州》等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碑文,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亲手体验制作过程,既传播了运河文化,也让更多人了解了传拓技艺。自金石传拓入驻定州园后,已经吸引了10余个研学团队前来学习体验,接待游客万余人次。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传拓,看似简单的敲打动作,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22岁的市民高品仪在孙守一指导下体验了用拓包拍打的过程,“我拓出来的字距离老师要求的黑白分明、乌黑发亮、字口清晰还有很大差距,但这次体验也让我对传拓产生了兴趣,回去后我要多查阅一些关于传拓的资料,下一次再来这里和老师交流学习。”高品仪说。

2024-06-06 ——“非遗走进园博园”系列报道之一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131.html 1 定州园里看金石传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