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第05版:05

文旅融合 出新才能出彩

刘 伟

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文化是内在动力,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消费体验,是文化的载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速文旅融合发展,方能满足日益升级的大众旅游。

文旅融合,应向“新”而行。时代在变,做好文旅融合也需创造出新玩法。看看最近几年的文化旅游,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开始玩起“烟火气”的新梗,譬如去南京要去夫子庙,去济南要去芙蓉街,去天津要去西北角,去淄博要去八大局……来到一座城,似乎只有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吃出了美食背后的文化,旅游才算圆满,否则,连回家后的谈资也会少一多半。如果倒退几年,谁能想到,这些不起眼的“小吃小喝”,也能成为引来游客的“主力”?

说到“烟火气”,其实咱沧州也有好去处。就拿新华区的民族路来说吧,这里有金汤瓶糕点、闰月斋酱牛肉、刘老头元宵、杨记锅贴、刘记小鱼辣酱、大翠姐烧鸡等特色美食数十种。民族路上不仅有美食,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像王家酥糖、傻二烧鸡、刘记煎饼、赵家粽子等品牌早已名声在外。以“王家酥糖”为例,他家的酥糖,酥甜可口,入口即化,酥糖作坊就在北大寺西面的巷子里,有百余年的传承。数百年来,这里的老百姓大多从事饮食生意,历经岁月的浸润,最终成就了自家独特的饮食配方。

从民族路向西行约千米就到了运河边,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矗立河畔,运河里游船往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借助运河文旅的发展,民族路也能成为沧州美食与旅游的地标。

文旅融合,应向“全”而行。如今,发展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线之一。所谓全域旅游就是让文化和旅游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推进。

为激发文旅消费需求,今年,市文广旅局将围绕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渤海滨海休闲旅游带、沿雄安生态康养旅游带,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闲旅游、假日滨海旅游、京津老年人来沧康养目的地。

除此之外,全市还将着力营造文旅消费新场景:跟着美食游沧州活动主题,将举办沧州旅游美食评选等活动,发布沧州特色旅游美食地图,讲好非遗美食故事;跟着文创游沧州活动主题,举办第六届沧州市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举办文创市集等;跟着音乐游沧州活动主题,开展“运河之畔·国乐之声”音乐会巡演和民族器乐大赛,制作武术舞台剧,推动杂技剧《江湖》《龙跃神州·中幡》等常态化演出;跟着达人游沧州活动主题,开展“文旅推荐官”招募活动;“金融促文旅”活动主题,与建设银行沧州分行、农业银行沧州分行联合发放文旅消费券30万元以上,以金融力量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应向“数”而行。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旅游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人们可以在线上欣赏文化、艺术等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这些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让人们不用东奔西跑,轻轻松松“云上游”。

去年6月,沧州博物馆在做好线下展览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推出小程序,同步上线首个线上云展览。沧州博物馆小程序已上线的馆藏文物,涵盖精品钱币、陶瓷器、骨角器、青铜器、书画等多个门类,大家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随时查看高清影像和文物数据。还可以通过展览信息板块,了解沧州博物馆正在举行和过往举办的展览。

从文物3D建模到场馆虚拟现实重构,沧州博物馆通过文物资源的数字化,打破了观众与文物的边界,让沧州文物有了“数字生命”。人们手指轻触,就能在线上感受沧州文物之美,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密码”。

现在已不同于以前,如果有人想去体验“诗和远方”,除了行千里路,还能触摸屏幕,瞬间到达。所以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也可以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实现“破圈”传播。这种“数字+文旅”的新模式,或许也可以为文旅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径。

2024-06-06 刘 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228.html 1 文旅融合 出新才能出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