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第05版:05

数字技术的发展赋予生产力数字化的时代属性。越来越多的沧州企业给设备装上“智慧大脑”,对复杂生产场景孪生建模、深度仿真——

数字赋能 制造“慧”升级

本报记者 吕 坤

智慧加持 误差以微米计

打开手机APP,选择一首乐曲,钢琴琴键便自动跳跃,弹奏出流畅动听的钢琴曲。近日,在肃宁县星海钢琴(河北)有限公司,参观者着实开了眼。

这个创新设计主要是方便学员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弹奏。为此,企业引进数控生产线,提高了加工精度,一架钢琴200多根弦,误差控制在0.3毫米以内。

巴掌长、1寸宽、2至3毫米厚,在位于河间的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样品展室,一个看似普通的银白色金属片,单片价值上万元。

这是飞机发动机里面的叶片,由于长时间高温、高速气体冲刷,这枚发动机叶片的一个角被打掉,叶片面临报废。

但是在这里,再制造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工作人员利用“自动化等离子熔覆系统”,通过“增材再制造”的工艺,可以让这个角“重生”出来。更为神奇的是,这个新叶片的各项使用性能不低于市面上的新品。

目前,河间再制造产品有10多个种类、上千种规格,其中50%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出口东南亚、中东和南非市场,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再制造规模居世界第一。

设备建模打造平行虚拟空间

除了能实时监控现场情况外,通过现场数据点位的采集,可以第一时间精准把握每个储罐的液位、温度等关系到装置生产运行的细小数据。各项生产数据的及时采集分析,不仅可以第一时间预警突发状况的发生,也能大大提高生产调控的效率,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控中心升级改造完成并启用几个月来,公司生产效率和部门联动都更为“得劲儿”高效。

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控中心改造历时45天、1080个小时、升级完成19696GB数据、18828个设备建模。

在调度中心,可完成生产数据采集自动化、生产现场可视化和生产操作智能化等基础工作,大屏显示系统将实现中控中心可视化交互操控平台的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整体生产运营、指挥调度能力,实现了生产管控一体化。

通过对复杂化工场景孪生建模和深度仿真,建立平行虚拟空间,实现对工业系统和生产过程的协同管控,形成虚实互控、数字融合的全新生产模式。

除了“如翱翔宇宙的飞船”般的亮眼造型,鑫海控股还按照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在中控中心两端分别设置鑫海控股先进工艺流程和先进技术优势展示平台,通过3D建模全方位还原生产装置区全貌,实现了中控中心功能分区超前谋划。环绕在中控中心周围的是生产各职能科室,生产技术办公室、生产调度办公室、视频会议室等,不仅使生产布局更加完善,而且与中控中心融为一体,统一管理,形成了生产系统指挥中心的大格局。

在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中,合理的空间布局设计,也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自动化设备覆盖率98%

不久前,一款可以广泛应用于地震带和断裂带、矿山采空区、不稳定斜坡等地表大位移地段的大应变管线钢管,在位于青县的渤海装备巨龙钢管公司完成试制。

国家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沿线有较多地震带和断裂带,对油气输送钢管在防止变形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巨龙钢管攻克了极限尺寸规格下成型、焊接、关键性能变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发出D1219×33mm X80M HD2大应变管线钢管,顺利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成为首个完成国家管网公司同类产品试制且通过鉴定的企业。目前,首批14根试制钢管经过无损检测、水压试验、成品终检、理化试验后,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成功下线。

这背后,智能化升级功不可没。

近年来,巨龙钢管以管道生产工艺痛点为突破口,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信息化集成体系、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搭建起一套完善智能工厂生产体系的架构,实现了大直缝钢管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和集成化生产。在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中,巨龙钢管的“大直缝埋弧焊接钢管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

这一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了主流业务流程的新型闭环优化运营模式。一条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覆盖率达到了98%,岗位操作人员缩减37.5%,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升级周期缩短了30%,精品率提升了12%,为管道装备行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借鉴。

2024-06-11 数字技术的发展赋予生产力数字化的时代属性。越来越多的沧州企业给设备装上“智慧大脑”,对复杂生产场景孪生建模、深度仿真——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443.html 1 数字赋能 制造“慧”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