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的公益团队中,提起张之纯,大家都交口称赞。他30多年如一日,帮助他人、奉献爱心,近些年,更是拿出部分家庭收入来做公益。
救助困难人群,带领爱心团队宣传国防教育知识,组织书画公益人群进学校、进社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张之纯组织和参与的公益活动达300多场。今年1月,他被评为月度“沧州好人”。
好事越做越多
56岁的张之纯是高新区高庄子村人,因几代人乐于助人、乐善好施,张家在村里德高望重。张之纯的父亲经常救济贫困人家。张之纯从小就对奉献有着深刻的理解,只要碰上需要帮助的人,都会尽全力帮他们渡过难关。
时光回转到1994年,张之纯在当时的沧州市机电公司工作。作为一个打工者,他的收入并不高,而且还要养家糊口。那一年,一位同事得了脑瘤,无法继续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张之纯和朋友凑了5000元钱,资助同事做了手术,还每年给他1000元钱用于买药,同事感激不已。
后来,为了改善生活,张之纯跑起了运输,路途中所做的善事也越来越多。
1996年,一个跑运输的朋友出了车祸,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张之纯给他送去了5000元钱,鼓励他好好生活。
199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他拉着货行至孟村回族自治县赵河村。颠簸中,忽听有人喊救命。循声望去,只见路边的水塘里,一个孩子正挣扎着喊救命,眼看就要沉入水中。张之纯马上停车,跑向水边。当他跳入水中时,孩子已经沉了下去。他一个猛子扎下去,把孩子捞了上来。这是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被张之纯拖上岸时,孩子已经没有了意识,他赶紧给孩子做人工呼吸。闻讯赶来的村民们纷纷帮忙。在大家一番急救下,孩子终于苏醒了过来。见孩子脱离危险,张之纯松了口气,拖着湿漉漉的衣服转身离去。之后,孩子家长多次联系他,想要上门感谢,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这样的突发事件,张之纯碰到过很多次。2013年秋天,他家刚买了新汽车,一次与妻子外出,行至路口时,看到有人负伤,满身是血,他赶紧停下车,简单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把伤者扶上车送到了医院。新车被弄得满是血污,他却没有一丝不悦。
一干就是10年
2014年,张之纯加入河北省公益协会,第一次参与的公益活动就是去沧州市荣军院慰问。听着老兵们讲述战斗故事,感受着他们为国为民、浴血沙场的战斗精神,张之纯一下子被感染了。他决定自己以后的公益方向就是宣传红色文化、国防知识,开展各种国防教育活动。
这一干,就是10年。
公益是啥?就是奉献。近些年,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他和妻子商议,能否拿出家里的一部分收入做公益?妻子郭秀芹点头肯定。妻子的支持更让他义无反顾,从此做起了“全职”公益人。每次活动,出资的是他,组织的是他,活动现场维护的还是他。
3年前,张之纯加入了新华区志愿者联合会,在做公益时认识了我市退役军人书画院的几位书画爱好者。浓浓的墨香加之精心的创作,让大家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水墨书画的魅力。为传承书画文化、营造书香氛围,张之纯多次组织书画爱好者走进荣官屯小学、北环小学、实验小学等地,将国防知识宣讲和书画艺术传承结合,将当代网络技术与红色资源宣传结合,为全市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作着自己的贡献。
10多年来,他开展此类公益活动达300余场,带动了几千人参与活动、奉献爱心。
全家总动员
热心、奉献、不求回报是张之纯家的家风。每次活动,妻子都会跟着他一起去。两个女儿从小目睹父母的爱心善行长大,乐于助人也成了她们的“分内之事”。
大女儿张丽英在沧州义工协会做公益已经8年,几乎每次公益活动她都要参与。给敬老院老人包饺子、给社区老人理发、给贫困孩子送温暖……讲起自己的公益路,张丽英满脸的笑容。
二女儿张丽黎大学学的是表演专业,工作后也跟随父亲走上了公益路。很多讲解工作、创意活动都由她负责。二女婿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国防教育活动中担任讲解员,多少次活动中尽心尽力,体现了一名退役军人的社会担当。
一家公益人,善举带动了周围人。十几年来,每年高考,他们都会组织小区爱心人员当志愿者,为孩子们护航。
今年,沧州市国防教育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张之纯担任会长,组织了多场退役军人志愿者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公益活动,并在沧州军分区等部门的指导下,创新性地开展了“红蓝融合”全民国防教育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