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第08版:08

“铁狮腾”重生记

本报记者 杨金丽

滕欣讲述“铁狮腾”系列文创产品背后的故事

在大运河畔的博施博物馆,有5款形态一样、大小与材质不同的“铁狮腾”系列文创产品,因雕工精细、造型精美,颇受好评。馆长滕欣说,这个文创产品来自父亲滕义伟22年前的雕塑创作。而今,它被开发成文创产品,其背后还有一段佳话。

滕义伟原本是黄骅的一名教师,因有雕塑的特长,在上世纪80年代被调到沧州市农业展览馆(今沧州市博物馆)工作,成为一名工艺美术师。他曾创作出许多雕塑精品,在业界颇有名气。

“雕塑是工艺美术中的‘重工业’,天天和泥巴、玻璃钢、石膏粉、硅胶、油漆等化工产品打交道。父亲一生痴迷雕塑,身上天天都是脏兮兮的,满屋子都是脱模后的石膏下脚料。一般人不理解父亲,可我知道他乐在其中。”滕欣说。

沧州铁狮子又叫镇海吼,位于沧县旧州,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铁狮子不仅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还是沧州精神的象征。沧州又叫“狮城”,也由此而来。

当时沧州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泥塑、陶瓷等材质的铁狮子作品,但都比较粗糙。2002年,当年已70岁的滕义伟决定以铁狮为题材,创作一件泥塑作品。为准确还原铁狮子的比例及神韵,他多次前往旧州。当年夏天,他在旧州租住了3个多月,每天在不同时间段,观察铁狮子的光影变化。后经多次修改完善,终于用红胶泥塑创作完成了一个铁狮子作品。

“当年我见过这件作品,有三四十厘米高,铁狮昂首阔步,形态逼真,充满力量感,非常震撼。父亲还把铁狮子嘴巴残缺的地方修补完整了。”滕欣说,当时父亲还邀请王少华等好友一起来提意见。

王少华是著名摄影家,长年拍摄铁狮子。当时他说:“狮子雕得太好了,很有神韵!你应该马上注册商标,就叫‘铁狮腾’,还可以开发系列产品。”

当时市面上没有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不能原版放大或缩小。如果开发系列产品,改变尺寸就必须手工雕刻。滕欣觉得,父亲年事已高,雕塑纯为乐趣,这件事也就放下了。

2022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滕欣见到了老邻居、沧州书协原主席张之的儿子张鹏。张鹏说,父亲从垃圾堆里捡到了滕伯伯当年雕刻的铁狮子。并说:“父亲一直念叨,要物归原主,还给你!”

张之与滕义伟是邻居,也是老友。滕义伟后来搬了家,老房子先出租、后被卖,房客换了好几茬。一天,新房主收拾楼下小屋子时,清理出一堆东西来。张之恰好路过,看到了这件铁狮雕塑。他认出那是老友滕义伟的作品,特意捡了出来,一直想要送还滕欣。

滕欣非常惊喜:自从父亲2014年去世后,她就再也没见过父亲的铁狮雕塑。每次想起,不免怅然和遗憾。

而今,父亲的铁狮雕塑已回到了滕欣手中,并且成为博施博物馆的第一件文创作品。

昨天,记者见到了这件铁狮雕塑。雕塑是玻璃钢材质,高17厘米,下踩云头纹底座,雕工精美,很有神韵,雄伟中蕴含着美感。滕欣介绍,她原来没见过这件作品,这应是父亲在创作完第一个铁狮作品后又创作的,也是父亲较为认可和满意的,不然就不会制作成较为耐久的玻璃钢材质的了。

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根据这个失而复得的铁狮雕塑原型,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滕欣开发了各种尺寸的铁狮子文创产品。同时为纪念父亲,她申请注册了“铁狮腾”商标,以及外观设计专利和版权登记证书。

“22年过去了,父亲的作品能重新面世,这里面有科技的力量,更要感谢张之老师。”滕欣说,没有他当初的慧眼识宝、物归原主,也不可能有今天的“铁狮腾”文创产品。

2024-06-11 本报记者 杨金丽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459.html 1 “铁狮腾”重生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