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第02版:02

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

秦 宣

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强,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社会长期稳定,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顽强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其背后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色、现代化一般规律提供了宝贵经验。科学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把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升华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中得出具有普遍性、引领性的规律性认识,既是对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的重要使命任务,也为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科学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和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刻总结世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我们党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不断取得体现规律性、富有指导性的理论创新成果;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特征与民族特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互促共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为破解一系列现代化之问提出中国方案,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和指引。

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先导作用。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增强坚持真理的勇气、探索真理的劲头,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积极提出真知灼见,为党的理论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进,之所以能够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就在于我们党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也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外部环境更为严峻复杂。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才能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探索和认识更多未知领域,作出更多原创性理论贡献,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二)

据《人民日报》

2024-06-12 秦 宣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737.html 1 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