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第01版:01

邢台园里看古字书艺

——“非遗走进园博园”系列报道之五

郑有才为孩子们讲述古字书艺 孔 超 摄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杨昊文

“大家看,这个‘李’字是由一只老虎、一个孩子和一棵果树组成;这个‘福’字,笔画像是一个人用两只手擎着酒瓶往台子上倒酒,意味着祈福……”走进园博园邢台园“清风堂”,年逾古稀的古字书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有才正在为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讲述。

园博园邢台园以“一代名相,清风梅苑”为主题,以唐代名相宋璟为叙述核心,打造了“唐风唐韵”的文化景观。漫步在园内的“百家姓”长廊里,抬眼望去,两侧都是以古字书艺撰写出的姓氏,时常吸引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在古字书艺中,每个字都有历史渊源,都能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书记载,李姓祖先原本姓‘理’,族人理征因直谏得罪纣王而被追杀。在逃亡时,靠食用李子树的果实活下来,从而将‘理’姓改为‘李’姓。”郑有才讲得娓娓动听。孩子们围在郑有才身旁,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他们纷纷表示,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记下来,讲给父母和同学听。

“古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字书艺就是以仓颉造字为切入点,研究古文字而形成的一种书写方法。”郑有才说,古字书艺是书法与艺术的结晶,既像字又像画,生动形象,透露着古人的智慧。

为了更好地推广非遗,传播古字书艺。去年,郑有才来到园博园,开办古字书艺馆,为过往游客讲述古字书艺,答疑解惑。“园博园的环境好、风景美,适合做一些研究创作。我希望向更多人普及古字书艺,让它离每个人更近一些。”郑有才说,通过收集整理,他从浩繁的古字中选出30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姓氏古字,创作出了《古字书艺百家姓》一书,将“百家姓”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未来,他计划继续出版相关书籍,开办课堂教学,打造非遗文创产品,用更多方式传播古字书艺。

2024-06-13 ——“非遗走进园博园”系列报道之五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772.html 1 邢台园里看古字书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