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君伊
听橹轩、阅帆阁、通波廊……走进园博园衡水园,每一处景观都与运河息息相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厂錾铜浮雕工艺展示馆就坐落在这个以运河故事为主题的展园内。
“錾铜,又称锻铜或敲铜,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把铜制作成工艺品的一种表现形式。南皮王厂錾铜浮雕工艺发源于大运河畔,至今已传承百年。”在王厂錾铜成果展展厅内,第四代传承人之一王春周正在向游客介绍錾铜工艺。不大的展厅内,展出了百余幅立体生动、线条流畅的錾铜作品,其中,《一船明月过沧州》《一船明月映南川》《镖不喊沧》等充满沧州特色和大运河元素的作品尤其引人注目。
“这件大型铜雕壁画《一船明月过沧州》,集平雕、立雕、高浮雕、镂空浮雕于一体,并且创新黄、白、紫铜多种金属拼镶錾刻……”市民殷玉红和妹妹逛园博园时正好走到衡水园,听了王春周的讲解十分感兴趣。见她们喜欢,王春周便邀请殷玉红和妹妹来到旁边的研习厅亲手体验。
“錾铜工艺包括炼、描、錾、锤、磨等多个步骤,一件完整的作品要经过十多道工艺,手工敲打上万次才能完成。”王春周一边讲解,一边指导殷玉红和妹妹上手操作。随着小锤在铜板上不断地捶打,不一会,薄薄的铜片变成了一朵立体精致的梅花,殷玉红拿着自己的作品十分开心:“今天不但了解了錾铜工艺的起源和发展,还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錾铜作品,现在又能亲手体验制作,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錾铜是大运河畔敲打出的老手艺,起源于大运河,发展于大运河,也必将传承于大运河。”王春周说,随着工作室搬入园博园内,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和研学团队越来越多,他希望能借助这座美丽的展园把錾铜手艺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