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小组解难题
这些日子,付忠玲和温露明一直在为小区开东门的事情忙前跑后。
“门口在哪个位置开合适?”“咱们先做好预算,算算一家大概摊多少钱,把情况向大伙儿公布清楚。”为敲定这些细节,这两个人召集小区居民代表共同商量了好几次。
付忠玲和温露明都住运河区解放西路社区工专小区,是小区里有名的“热心肠”。前段时间,经他们协调,刚为小区大门口装上了道闸。
工专小区挨着医院和西体育场。过去,小区门口大敞四开,经常有外来车辆停到小区里面,不但让本小区居民的车没处停,还经常堵住消防通道。为此,居民们怨声载道。
为解决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的难题,付忠玲、温露明在社区的帮助下,召集居民代表进行了多次协商。通过征集民意,最后,由居民共同摊钱,为小区装上了道闸。
小区大门口安装完道闸,又有居民向付忠玲和温露明反映:“咱们小区400多户人,一到上下班,不开车的都从一个小门过,太堵了。”这俩人刚解决完一件事,又开始协调新问题……
解放西路社区辖区内的16个小区,都是老旧小区。设施老、环境差、没人管理……老旧小区的通病,在这个辖区各个小区普遍存在。为破解这些难题,解放西路社区将辖区各小区有威望、善调解、有热情的老党员、楼门长和热心居民,纳入自治小组。平日里,小区里出现新难题,自治小组成员牵头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社区向相关部门求助。
如今,解放西路社区辖区内的各个小区都成立了自治小组。在热心居民的带动下,许多居民主动为社区事务提建议、出主意。
碰头会“碰”出一家亲
日前,在解放西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每月一次的碰头会正在进行。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各小区楼门长、党员和居民代表坐在一起,就各自小区出现的新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对策。
社区党委书记付中华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大伙儿都说说最近各自小区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家一块儿商量商量。”
“我们小区有几个井盖塌下去了,居民们进出不方便,得尽快修修。”邮电小区居民代表苏杰第一个发言。
“我们那儿的化粪池管道堵了,马上到雨季了,得抓紧疏通。”白官屯村居民代表李连新说。
……
现场,大家纷纷就小区环境卫生保持、基础设施维护等问题各抒己见。
室内协商完,社区工作人员分别到邮电小区和白官屯村实地查看情况。经社区负责人多方沟通协调,邮电小区井盖塌陷和白官屯村化粪池管道堵塞的问题,很快儿都得到了解决。
在解放西路社区,每个月,辖区各个小区代表都碰一次面。大家坐在一起,就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问题协商解决得越快,居民的参与度越高。”付中华对此深有体会。他说,社区碰头会“碰”出邻里和谐一家亲。如今,辖区内哪个小区有亟待解决的事情,不光自己小区居民主动帮忙,小区和小区之间还互帮互助。今年以来,在多方力量支持下,辖区路面破损、下水道淤堵等10多项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活动室变连心站
高金凤已经从解放西路社区搬走好几年了,却一直坚持回那儿的活动室活动。
“我是社区舞蹈队的负责人,节目编排、活动排班等好多事情必须得有人管,我不能扔下不管。”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惦记着别的事情。
前些日子,高金凤主动找到付中华说:“我家孩子在医院上班,想联系单位给咱们辖区老年人进行一次义诊。”“这好事不用商量,让孩子联系吧,什么时候来提前告诉我。”付中华立马答应。
高金凤所在的舞蹈队,是解放西路社区8支文艺队伍之一。这些文艺队由辖区文艺爱好者自发成立,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成为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骨干力量。
“以前,许多人对小区的事情漠不关心。如今,各支文艺队之间暗自比上了,不仅比才艺,还比着为社区做好事。大伙儿这么和气,我更舍不得离开这里了。”高金凤藏着的心思浮出水面。
在解放西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活动室门口,贴着一张活动表:柔力球、舞蹈、乒乓球……从周一到周日,每天,活动室的活动都排得满满当当。付中华说:“除了这儿,二楼还有两个活动室。如今,这些活动室不仅是居民文化生活的‘加油站’,还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争着为社区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