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第04版:04

一台“小戏”唱响时代新风

(上接第一版)

韩雪对“零彩礼”的支持态度,不仅写在了剧本里,也写在了自己的生活中。2022年,韩雪的女儿结婚,他与亲家达成一致,孩子结婚时新事新办、取消彩礼。“我坚决反对高额彩礼这件事,两个孩子生活幸福,就是最大的财富。”韩雪说。

“我还会继续聚焦社会热点,坚持创作关于移风易俗的文学作品,让老百姓在故事中产生共鸣,转变思想观念。”韩雪下一部作品正在构思之中。

好剧本遇上好团队造就“一出好戏”

一台好剧的演出成功,离不开整个创作团队的通力合作,剧本、导演、演员、编曲、布景等,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关键。

承接这台“小戏”的,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县百花评剧团。“《特殊的彩礼》这个剧本,早在2022年就已经创作并录制,最近‘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启动,我们这个节目作为抵制高额彩礼的‘重头戏’,又经过了精心调整和打磨,力争把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团长沈秋祥说。

“《特殊的彩礼》主题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一拿到韩雪老师的剧本,我们就决定尽最大努力把这部戏排好,在普及评剧艺术的同时,传递新时代文明新风。”沈秋祥说,剧团聘请了业内知名导演邢建强和作曲家黄兆龙,分别为《特殊的彩礼》执导拍摄、作曲,两位老师的帮助,让这部戏的表演、编曲更具感染力,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入戏”。

参演这部戏的刘庆焕、陈润林、刘桂霞三名演员,都是身经百战、能力出众的评剧演员,都登上过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绝对有戏》栏目并获得好成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对评剧表演驾轻就熟,三位演员排练起来却没有丝毫放松。他们不断排练、磨合,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琢磨,有时候因为一个小的细节,要反反复复排练十几遍,只为把最好的作品呈现在舞台上。

“随着这部戏到不同的村庄演出,我们的台词也会及时进行调整。有时候演员会根据演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现挂’台词,这样会让表演显得更真实、更生动,也更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韩雪说。

以戏曲传递文明新风,是沈秋祥一直追求和坚持的事。“近几年,我们以评剧小戏的形式,进行了不少演出。”沈秋祥说,相比于传统的评剧形式,评剧小戏融合了现代戏的表现手法,更容易让基层群众产生共鸣。

“这个剧团对创编新戏的追求让我感动。”韩雪说:“这么多年,我知道他们每排一部新戏,都要自己垫资,很不容易,他们对戏曲的情怀感动了我。”

让文明新风吹拂每个人心田

“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是青县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缩影。“近年来,青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硬约束和宣教软带动,引导人们摒弃旧观念和生活陋习,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了民风、文明了乡风,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青县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敬桂甫说。

“我们正在开展线上专题调研,遴选征集、联手创作打磨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依托‘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等载体,将文艺创作精品转化成下基层、下乡村的文化产品,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引导大家共同抵制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马锐说,目前他们正在打造一个农村养老题材的作品——《姐弟争爹》,希望作品上映后,能够再度掀起移风易俗的热潮。

立足于积极发挥德治的引领作用,青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实践活动,在各村普遍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议事会等群众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丧事简办、新事新办。

在青县金牛镇陈辛庄村,有一个占地240平方米的婚姻小礼堂,供举办婚礼的年轻人免费使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倡导年轻人婚事简办、减少铺张浪费。”陈辛庄村相关负责人说。

设立村规民约的同时,青县各村还积极利用大喇叭广播、微信朋友圈等,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使村民的文明意识越来越强。“以前办事比的是谁排场大,现在比着看谁孝敬老人、谁家日子过得和睦顺当。”流河镇人和镇村村民申忠和说。

孝老敬亲,也是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为此,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成立了“孝老食堂”,以社会力量解决农村独居老人“吃口热乎饭”的问题。目前,青县常态化运营的“孝老食堂”达到140多家,《青县:“孝老食堂”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在基层绽放》作为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河北青县“孝老食堂”志愿服务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如今的青县,移风易俗氛围浓,文明新风进万家。在广泛开展文艺精品进乡村的同时,青县充分利用各媒体平台发布《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倡议书》,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

2024-06-1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1163.html 1 一台“小戏”唱响时代新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