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沧州首届磁带艺术展在新华桥北顺河东街的一处老屋里举行。这场由几名年轻音乐爱好者组织的公益展览,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两间不大的屋子里,陈列着1000多盘不同年代的磁带,还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音乐杂志和当时音乐人的照片和海报。步入其中,录音机里放着老歌,旧时光的音乐气息扑面而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有音乐发烧友、路过的游人,也有通过小红书慕名而来的年轻人,还有曾居住在老街的老人,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
“磁带是承载一个时代记忆的载体,父辈和我们小时候经常使用,现在却几乎绝迹了。这个展是回顾也是纪念。”策展者孙昊说。他是一名“90后”的资深乐迷。他说,几十年来,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曾经被视为时代潮流的磁带,也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很多人还都珍藏着磁带,保存着关于磁带的美好记忆。为筹办这次展览,仅磁带收集一项,孙昊就花了1个多月时间。也因此,他结识了不少磁带收藏者,知道了磁带背后更多的故事,这些都让他感到很幸福。
举办展览的老屋位于顺河东街75号,这里原本是家网红面馆。面馆搬迁后,老板季禹将这里贡献出来,打造成文化沙龙,免费提供给热爱文化的年轻人。磁带艺术展已是他们举办的第14期公益文化活动。
展览分“时代中国”“摇滚中国”“非常流行”等展区,展示了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间的各种磁带,其中,3盘磁带尤其珍贵。一盘是1979年发行的中国内地第一盘立体声磁带《朱逢博独唱歌曲选》;另一盘是1987年香港飞时唱片和太平洋影音公司引进出版的《猛士的士高》磁带,这是中国音像出版史上首批从世界流行乐坛引进出版的磁带之一,广大乐迷由此开始接触西方电子舞曲,并引发了当年的霹雳舞热潮;第3盘是崔健的首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盘磁带发行于1989年2月,是公认的中国内地第一张原创摇滚乐专辑,在当代中国音乐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室一角放着一台老式录音机,老歌缓缓流淌而出,展室中弥漫了一种怀旧的味道。
“这是30年前我们灌制的磁带。当时子时乐队成立不久,有了自己的原创音乐。”50岁的刘忠强指着“摇滚中国”展区里的一盘磁带说。磁带封面是他和伙伴们少年时的合影,青涩的脸庞上张扬着个性和光彩。
几位从小红书上得知消息的女孩儿陆续走进展室。她们一边看展,一边惊叹,美妙的音乐还可以藏在磁带里。有人恍然大悟般惊呼:“我好像在爸爸妈妈的旧书橱里看到过这些!”
来观展的还有探访运河的游人。陪家人一起来沧州游玩的北京游客何源说:“没想到在沧州还能看到磁带展!”他是位音乐发烧友,在展室浏览了许久,临走时感慨,这次来沧州真是不虚此行。
展览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人们在留言区纷纷留言。“狭小局促的两间屋子里,当年纷纷飘落的音符,此刻栖落在各个角落。”“感谢这几个有情怀、爱音乐的小伙子。”“艺术展让老街有了活力。”据悉,展览将持续到6月底。感兴趣的读者可前去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