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3点,顶着烈日走进董连福工作室,一阵暗香袭来,顿觉暑热消了大半。
董连福说,草木香能安神静心消暑。他拿出“一船明月”香炉,点燃一支盘香。香气氤氲开来,缕缕沉香升腾而起。董连福边沏茶,边讲起制香与文创的故事来。
第五届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大运河专场有两件金奖作品,“一船明月”香炉是其中之一。董连福说,自己是传统手工制香的传承人,没想到能以文创作品拿奖。
董连福制香是家传。16年前,他从长辈手里接过接力棒,从此生活里满是紫红、褐黄,还有一辈子都闻不尽的香。
在沧州,非遗传承人众多,搞文创的也不在少数。“香痴”董连福研发文创,主要是情怀和爱好。
大运河是沧州的母亲河。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入,董连福觉得应该有所作为。最近几年,他一直在想,如何把运河与手工制香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创产品。
一天晚上,他读古诗“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忽然来了灵感:这首意境空灵的诗恰好是河与香的结合点!
经多个日夜的苦思冥想,董连福终于设计出《一船明月》的文创香炉。香炉为圆形,以运河弯道做造型,放上盘香后,香气依运河弯道缭绕升腾,和古诗的意境正好相合。
董连福对此很满意。他又设计了配套的包装盒。这套文创产品面世后大受欢迎。此后,制香之余,他开始进行手工香文创产品设计。说也奇怪,虽然从来没接触过设计,可经他手做出来的文创,典雅、大气,给手工香增加了附加值。一些京津沪企业主动找他预订文创礼品,曾经艰难的手工香生意,一下子峰回路转了。
前几天,董连福的工作室迎来几位北京的游客。游客非常惊喜,和他聊了很久才离去,还买了不少香。“要设计既代表沧州文化元素、又能让普通游客买得起的文创产品,这样才能让香进入寻常百姓家。”董连福说,这是他下一步文创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