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第01版:01

直面群众诉求 释法明理解“心结”

——由一个案件“透视”肃宁信访工作法治化创新路径

本报记者 王汝汀 本报通讯员 陈志丹

最近,一场持续13年的信访案件,在肃宁县圆满结案。曾经的上访者刘某某,分别向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县司法局、县委政法委赠送了锦旗,感谢他们帮助自己打开“心结”、开启新生活。

2011年,刘某某与他人因欠款纠纷发生争斗,获刑10个月。因对判决结果不满,刘某某先后上访60多次要求“翻案”。2020年7月,肃宁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纵向建立“县—乡—村”三级治理链条,横向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同心圆”,实现了全县社会治理“一张网”。2023年10月,肃宁县被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确定为全国14个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县之一,开始探索推进信访工作在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等环节全面实现“法治化”。刘某某的案件被作为重点进行集中突破。

刘某某的“积怨”为何如此之深?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成立化解专班,从梳理案情、了解事实入手,反复复盘案件,研究解决方案。化解专班与刘某某主动“坐在一条板凳上”,敞开心扉,平等交流。对于刘某某阐述的“心结”、提出的质疑,办案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充分利用质询机制,根据相关法律条文,逐一作出回复,双方交流越来越顺畅。“信访案件办理过程中,信访人可以随时提出质询,除了面对面,还可通过电话、网络平台、书面等方式进行。”肃宁县信访局三级主任科员陈志斌说,受质询对象坚持耐心细致、实事求是原则,切实做到让信访人有话能说、有疑能解、有事能办。

刘某某上访10余年,为什么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肃宁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申请启动了评查程序——各相关部门全面查找此事件发生、受理、办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机制。“评查主要解决信访事项应受理未受理、受理办理不规范、信访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倒逼各级各部门改进作风、履职尽责,提升信访事项办理质量和效率。”中心主任石东学说。 (下转第八版)

2024-06-19 ——由一个案件“透视”肃宁信访工作法治化创新路径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1246.html 1 直面群众诉求 释法明理解“心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