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杰
走进海兴县小山乡曹庄子村秋雪蜜桃种植园,青翠的幼桃挂满枝头,村民正忙着给桃子套袋。他们熟练地撑纸、包果、扎袋口,不一会儿,一个个桃子便穿上了“新衣”。曹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成介绍,由于原合作社无力经营,党支部全面接管种植园,带领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除了积极发展秋雪蜜桃产业,曹庄子村党支部还从提升治理效能、改善人居环境等多维度发力,着力提升村庄外在“颜值”、内在“气质”,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王学成介绍,近年来,村里陆续完成所有主干、支线道路及巷道硬化,在村东街、西街种植山楂树和柿子树2200棵,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空地绿化率达90%以上;成立了由退休干部、村“两委”成员组成的普法调解委员会,并组织委员会成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探索“党建网格+邻里自治”模式,由党员担任网格员,推进基层治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曹庄子村烈士陵园是河北省少年实践教育基地、沧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海兴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团队前来参观学习。“我们村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抗日堡垒村和支前模范村,当时我们这个仅有40来户、200多人的小村庄先后走出35名军人,他们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等各大战役,有7人成为烈士。村里现在还长眠着曹庄子和周边村庄的23位烈士,村党支部今年争取上级资金10万元用于修缮烈士陵园甬道、内广场等。”王学成说,为更好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曹庄子村党支部组建了以英雄后代张连胜为代表的“讲师团”,通过“红色基地听党课”活动,全面宣传小山红色革命事迹,将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红都小山·革命圣地”的特色教育品牌。他们还把村里的主要街道命名为“英雄路”等具有红色传统的名字,使人们一进村,就想到那段红色历史。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红色旅游+土特产”的推广,不断增加村民收入。
王学成说,曹庄子村党支部将在“红色力量”指引下,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建设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