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坐上游船,穿行于千年运河之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两岸园林景观相互交融,像是一幅铺展开的瑰丽画卷,让游客流连忘返。此时的沧州大运河,就是一座全新的城市文化会客厅,正等待着人们去赴一场“可看、可说、可想”的美丽约会。
打造大运河城市文化“会客厅”,期待可看的运河场景越来越多。
沿着运河向北行走,在沧州大运河中心城区段的北端,会发现有一座“钢铁森林”。这里曾是沧州大化旧址,如今被改造成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作为工业遗址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整体占地约498亩,原为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家建设的13个化肥厂之一,2016年,化肥厂停产搬迁。2021年以来,经过多元化保护和改造,厂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重获新生的工业遗存,不仅丰富了沧州工业旅游的内涵,还衍生出研学、非遗等多种文化业态,已经成为大运河畔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可以说,文化创意让运河两岸可看可观的运河场景越来越多,比如:百狮园、大运河公园、南川老街、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沧州坊、园博园等。这些景点依运河而行,按规划而建,巧妙串联起多个文化地标和休闲场所,如此的设计与布局,让沧州大运河变成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之河。
打造大运河城市文化“会客厅”,期待可说的运河故事越来越多。
6月8日,南川老街朗吟楼广场上热闹非凡,沧州首届火锅鸡文化节正在举办,现场3个直径6米的巨型火锅前人头攒动,香气四溢的火锅鸡令人垂涎欲滴。火锅鸡是沧州的“地标性美食”之一。这次文化节文气与人气交融,让南川老街再次成为“网红打卡地”。
或许很难想象,一道沧州美食,会成为街头巷尾乃至网络传播的热点话题。其实,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现在可说可谈的运河故事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新了。
前不久,在运河青县段,建起了一座青县大运河铁路文化陈列馆。这里的“新”在于把运河文化和铁路文化交织在了一起。大运河是滋养百姓的母亲河,也曾为津浦铁路的给水。青县铁路给水所建于1908年,是省内津浦铁路保存最好的一座给水所。两种文化元素结合,肯定能够讲出更新的运河故事。
打造大运河城市文化“会客厅”,期待可“想”的运河文化越来越多。
大运河的“想”有两种,一是念想,一是畅想。念想是过去,是乡愁,是回忆;畅想则属于未来。
在吴桥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有一幅名为《杂技魂》的壁画,再现了当年长城内外运河两岸杂技艺人的足迹。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建在了桑园镇大第九村村西,是由大第九、小第九、宋家院三村合建的村史馆,紧临运河,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展馆内部功能设置主要以“传承历史、留住记忆、保护文化、体验民俗、发展旅游”为主题,通过实物展示、书画交流和主题体验等方式,展现运河沿岸乡村风情和吴桥传统杂技文化。在这里,年长者能找到过去的回忆,年轻人能感受到沉甸甸的文化,三村合建的村史馆藏起了运河千年变迁和记忆中的美丽乡愁。
当下,运河文化的过去与未来正在同步上演精彩。
近日,运河区相关部门提出,朗吟楼将被塑造为文状元楼,展示沧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运河文明,而南川楼则会被打造成为“武状元楼”,一文一武,双楼并峙,共同构筑起文武沧州新地标。现在置身朗吟楼和南川楼,仿佛站在时空交汇点,既能听到历史的悠远回响:吕洞宾的传说、乾隆碑刻、古人题咏、长芦盐业兴衰,这些和古楼有关的故事,正在被深入解读;也能引导人们畅想未来:朗吟楼和南川楼必将以全新姿态,承载起文武沧州的新精神,为沧州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