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3日
第03版:03

“明星村”带领全镇“抱团”发展设施蔬菜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在星马村的众多大棚里,星瑞源设施蔬菜产业园的16个钢结构棚室引人注目。

不同于散户种植,星瑞源设施蔬菜产业园是边务镇整合土地、资金、水利等资源,探索“支部联合、合作社联营、收益联享”跨村共建模式打造的规模化种植基地。

“我们镇有40个村庄、耕地8.2万亩,全部为不同程度的盐碱地。为唤醒这些‘沉睡’资源,镇党委、政府反复考察调研后,决定分批次利用跨村共建的方式发展设施蔬菜,壮大村集体经济。”边务镇镇长闫红英介绍道。

他说,当前边务镇的40个村庄虽然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万+”的目标,但也存在资源分散、发展能力弱等问题,探索这种抱团发展的方式,也是希望在综合利用盐碱地的基础上,通过强村带弱村,帮助各村集体增收,实现年收入“10万+”的目标。

作为种植经验丰富且有集散市场的“明星村”,星马村成了边务镇探索“支部联合、合作社联营、收益联享”跨村共建模式的排头兵。

2023年,边务镇引导星马村、小刘马村、李郭庄村等10个村庄,联合成立星瑞源设施蔬菜种植合作社,在星马村流转50亩土地,建起星瑞源设施蔬菜产业园。边务镇还积极协调建设银行盐山支行为这些村庄发放低息贷款,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各村联建合作社后,由合作社提供日常管理、产品销售等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销售果蔬获得收益后,给每个村按照投入资金的百分比分红。

根据天气情况,这一茬,星瑞源设施蔬菜种植合作社在16个大棚里种下了黄瓜,近期,便能有成熟的果实走向市场。根据往年销售情况预估,采用这种模式,每亩地可至少年入4万元,村集体纯利润可达每亩地2万元。

目前,边务镇还在积极推进位于小刘马村的50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计划让镇域内更多发展缓慢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起来,通过跨村共建模式实现快速发展。

2024-06-2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1611.html 1 “明星村”带领全镇“抱团”发展设施蔬菜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