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
第01版:01

打好文旅牌 引得游客来

——在沧县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感受古风新貌

本报记者 袁洪丽 本报通讯员 郑智鹏

蓝天如洗,白云如絮。近日,记者来到沧县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恰逢御碑苑西门外的捷地闸开闸放水。在捷地闸与捷地减河交汇处,大运河水汩汩流过,顺着捷地减河一路向东,甚是壮观。

领略水文化,感受自然之美。去年年底前刚刚跻身第二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的沧州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将水利工程与水文化、历史文化有机融合,形成集文化、产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成为市民及游客的“打卡”好去处。

“水利风景区以捷地水利枢纽和乾隆碑为主要背景,涵盖生态修复、滨水休闲、运动娱乐、郊游度假、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占地2.84公顷。景区以明清时期北方传统园林为基调,打造了乾隆碑、宪示碑、捷地闸、捷地分洪闸等‘9园18景’。”沧县捷地回族乡党委宣传委员姜颖介绍,历史上乾隆皇帝曾两次到捷地巡视治河,并写下五言诗《阅捷地减水坝》,其最后一句“是亦见一徵,事在人为耳”,阐释了治河惠民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证实了“事在人为”理念与捷地的渊源。

走入御碑苑水利风景区,但见绿树成荫,流水潺潺。捷地闸、捷地分洪闸巍然耸立,建坝时铺设的龙骨巨石清晰可见;巡礼广场,重点展示捷地减河水利设施变迁等水工文化以及乾隆御碑等影像资料;京杭运河碑廊、历史长廊、大运河捷地碑廊等,从历史、人文等各个角度,生动展示大运河和捷地减河的历史流传……园中的一景一物,都在讲述着大运河畔曾经的故事。

“除御碑苑水利风景区外,捷地回族乡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捷地分洪设施,以及省级非遗‘捷地船工号子’、捷地火车站遗址、傅圈桃园等与运河密切相关的文化元素。对于这些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市、县、乡三级本着严格保护、开发服从保护原则,在科学规划指导下,通过文旅赋能,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姜颖说,去年和今年,沧州市第九届、第十届马拉松及桃花节活动先后在捷地举办,吸引了众多马拉松爱好者和游客参加,为发展乡村旅游增添动力,更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

2024-06-24 ——在沧县捷地御碑苑水利风景区感受古风新貌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1659.html 1 打好文旅牌 引得游客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