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第03版:03

沧县“90后”大学生任增岭

返乡当起“田管家”

本报记者 周 洋 摄影报道

6月25日,记者在沧县高川乡高川村看到任增岭时,他正和农场的工人一起顶着烈日给玉米浇水。“通过前些年土壤改良,这片田地力不错,非常有助于玉米生长。”任增岭衣着朴素,操着一口家乡话,言谈之中给人一种老把式的感觉。

很难想象,今年26岁的任增岭不过是一名毕业还不到两年的大学生。去年他毅然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当起了“田管家”,并在家乡高川村成立了沧县裕丰家庭农场,立志要在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

“冲出黄土地”是当时目标

“他选择这条路,是偶然,也是必然。”说起儿子为啥选择回乡当农民,任增岭的父亲、今年49岁的任炳强告诉记者。

“俺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知道农民的辛苦。”任炳强说,家里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当时就希望儿子大学毕业了去城里发展,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为此,他还提前给儿子在沧州市区买了房子。

2022年6月,任增岭大学毕业后回到沧州,在市区一家知名企业工作。当时,他在企业里负责电子商务,推销企业产品,当年因为销售业绩突出,还被企业评为优秀员工。

就当任增岭在城里干出一番成绩的同时,任炳强在村里遇到了一个小烦恼。

高川乡地处沧县红枣产区,对枣树种植颇有心得的任炳强,16年前成立了沧县新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主要负责种植和对外批发枣树苗木。这几年,为了扩大销售渠道,合作社开始拓展电子商务,并招募了一批年轻人进行网络推介,但效果不甚理想。

儿子的销售才能让任炳强眼前一亮:“用谁也是用,增岭这小子的本事对合作社兴许有帮助。”

父子二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任增岭也希望在家乡的黄土地上有一番作为。

“现在国家对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而且我有农村生活经验,年龄上也有优势,如果找准方向,肯定能干出成绩。”任增岭说,现在有很多“新农人”,回到家乡搞农业,自己也想成为他们那样,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乡当起了“新农人”

任炳强说,儿子从小就对农业有感情,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苗木管理,都有一定基础。

2022年底,任增岭辞去企业的工作,回乡帮父亲打理合作社。去年,任增岭跟随父亲一起去山东签订苗木购买合同,那里的市场规模和多种销售模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沧县是红枣之乡,老家有红枣批发市场,既然红枣可以在网上售卖,树苗又何尝不可呢?”任增岭说。为此,在回沧之前,任增岭把自己面临的困惑仔细进行了整理,不失时机向对方讨教,他原本模糊的想法逐渐清晰。

从山东回到老家,任增岭的网店很快开起来了,他在经销枣树苗的同时,积极宣传沧州金丝小枣,帮助村里人就业,收到不错的效果。

此外,合作社当时流转了3000亩土地,除了苗木种植,还有一部分土地用来种大田作物。他向父亲主动“请战”,想把这部分土地“承包”下来。

去年4月,任炳强去杭州参加一个活动,要在当地待上20多天,为不耽误合作社的正常运行,他把一项青贮饲料销售的工作交由儿子全权打理。就这样,任增岭又迎来了一次“考验”。

从安排农民作业,到联系全国客户,再到安排货物运输,遇到业务环节不懂时,任增岭就给父亲打电话咨询,有时候一通话就是半个多小时。

回到家后,任炳强看着儿子把这项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笑得合不拢嘴。从那以后,爷俩有了分工,任增岭将重点放到了1000余亩的大田作物上,还在各方面支持下成立了沧县裕丰家庭农场。

因地制宜确定种植模式

任增岭爱动脑筋,他一直琢磨着如何让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

针对这些问题,任增岭一方面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一方面前往河南、安徽等主要产粮地实地考察,发现当地有很多农民采用秸秆离田的生产方式。“秸秆离田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改善土壤、增加地力、减少病虫害。秸秆离田以后可以做成有机肥、牲畜垫料、养殖饲料,还可用于造纸、发电等。不过,在河北地区运用这种方式的较少。”他说。

去年夏天,任增岭在农场里尝试了秸秆离田的方法,把打好的秸秆用搂草机拢在一起,再使用打包机打捆,用于加工养殖饲料喂养牛羊。令他倍感惊喜的是,使用秸秆离田后,当年农场玉米出苗率提高了一成,产量也大大增加。此后,任增岭利用这项技术,帮助不少农户取得了良好收益。

为了解决小麦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任增岭去年冬天还种植了300亩彩色小麦,今夏喜获丰收。任增岭说,下一步,他还打算延伸粮食生产链条,做好衍生产品开发,实现效益最大化,帮助更多农民增产增收。

2024-06-29 沧县“90后”大学生任增岭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2284.html 1 返乡当起“田管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