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康 宁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又面临家庭与事业的双重负担,不少中年人感觉,生活怎么这么累呢?睡醒了依旧觉得疲劳、记忆力减退、喉咙经常疼痛……很多人会认为自己是近期压力较大,其实可能是得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46岁的王先生是一名项目经理,为了拿下更多业务,熬夜加班是常态,累了就喝咖啡提神,三餐常常不定时。下班后也没时间和精力锻炼。最近,他时常感觉头晕、浑身疼痛,到医院检查,也没查出具体病症。于是,他来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王先生这样的中年人不在少数。很多中年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身心长期处于紧张或疲惫状态,各种不适也随之而来,常有失眠、颈酸、疲惫、精神不振等症状。
“当你极度疲劳持续半年以上,且无基础性医学疾病,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这种疾病在中年人群中多见,患者往往要承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韩庆林说。
慢性疲劳综合征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清晰、反应或判断力迟缓、健忘、烦躁焦虑等症状,严重者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无法面对生活上的种种压力,甚至可能精神崩溃。其中一些人还可能出现口苦、食欲差、腹泻、尿频、夜尿增多等胃肠系统和泌尿系统症状。
“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的人更容易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韩庆林说。
“很多人认为这种病没必要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长时间感觉疲惫,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就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韩庆林提醒。
面对神思倦怠的状态,应该如何调整呢?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关键。”韩庆林建议,不熬夜,23时前入睡。每晚保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稳定的生物钟更有助于睡眠质量。
当然,运动健身必不可少。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游泳,有氧运动能帮你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耐力。而力量训练则能让肌肉更有力量,骨骼更健康。瑜伽和冥想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饮食对缓解疲劳也至关重要。多吃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的食物,让身体得到全面、均衡营养。
此外,找一项感兴趣的活动,如绘画、音乐、阅读,这些活动能暂时让人忘却疲惫。
当感觉压力大时,可以与家人、朋友聊聊天,或者找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