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 超 摄影 魏志广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买一件看似没有实际功用的小商品……眼下,悦己消费正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
愿为情绪消费
“前几天,我趁网购平台搞活动,一口气买了6个手机壳。一个月换一个,不仅瞧着养眼,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女孩张闻轩是一名“00后”,她的很多物品都是“月抛”型的,比如手机壳、帽子、水杯、钥匙扣、冰箱贴等。
在长辈眼里,这种消费习惯不免有些浪费,但张闻轩又是出了名的“精致省”,只在商家促销时才会“囤货”。“我这些手机壳都不贵,最便宜的只有3元钱,放一段时间后,还会再用。其他物品也不贵,都能根据季节和场合随时再用。”张闻轩说。
张闻轩把频繁更换小物件当作对自己的一种奖励。比如,学习一天后,会买一块小蛋糕犒劳自己。她觉得,通过一些小金额消费,收获生活上的小确幸,非常值得。
生活中,像张闻轩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20岁的女孩岳睿琳说:“我特别喜欢一个动漫角色,会收集与其相关的所有衍生产品。”岳睿琳家里有一面墙打满了柜子,柜子里摆满了她的藏品。
她说:“不管心情多糟,只要看到这些收藏,马上就能开心起来。”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自己的情绪和精神世界消费。在面对来自学业、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时,他们愿意通过消费缓解情绪,从而达到悦己、解忧、舒心的目的。
丰富精神世界
“好运喷雾”“树洞倾听”……在当下的消费市场上,富含情绪价值的商品品类正变得丰富起来。这些商品看似没有实际功用,却已然成为受消费者喜欢的生活调剂品。这种悦己消费,并非纯粹的享乐主义,也包含对个人成长发展的投资。
6月29日晚上8点,29岁的李慕然和朋友一起,来到位于南川老街的运河书坊体验古法植物扎染技艺。前不久,李慕然刚刚看到一段关于古法植物染技艺的视频,特别喜欢,当得知运河书坊有体验课后,马上就带着朋友过来了。
看话剧、逛展览、上夜校……有数据显示,当代年轻人在文化方面的消费比重不断增加。通过文化类消费丰富精神世界,成为年轻人的又一追求和选择。
热衷体育运动
前段时间,家住运河区御河新城小区的于茜,和朋友去球馆打了一次羽毛球,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每个运动中的人,脸上都是轻松愉悦的表情,参与其中也会被感染。我性格内向,喜欢上运动后,人都变得开朗起来了。”于茜说。
为此,她购置了成套的运动装备,“这波投资值。”
羽毛球、飞盘、骑行、滑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体育运动上。
有人这样形容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心态——“千金难买我乐意”。“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买一件自己喜欢且价格合理的东西,也许它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每次看到它都会感到开心,这就值了。”张闻轩说。
心理专家说,悦己经济的本质是给自己加油打气、纾解情绪,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从“月抛”到“精致省”,从读书学艺到体育运动,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也有为之消费的理由和需求。但作为消费者,还是需要根据自身条件理性消费,莫要在各类花式营销中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