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听老兵讲红色故事
◀慰问军人家属
▼为军人家属义诊
日前,吴桥县荣获2023年度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吴桥县各项涉退役军人工作齐头并进,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氛围更加浓厚,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聚焦政治引领
全社会共营“爱军”氛围
组织保障扎实有力。建立并调整中共吴桥县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党政军三位一体、全方位覆盖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动协调、县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和双拥工作开展情况,审议决策议题事项,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退役军人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2023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结表彰动员大会上,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荣获“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思想建设贯穿始终。深入开展“走访一名老兵 讲一个红色故事”活动,全景式展现老兵事迹,宣传老兵故事不间断。组织开展以“清明祭英烈”为主题的书法、征文、绘画等作品征集和展览活动,感受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打造“情景式”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缅怀不朽革命精神。开展“红色教育润童心”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爱党、爱国、爱军情感,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精心组织庆祝“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搜集整理全县退役老兵的事迹,组建英烈故事宣讲团,深入开展“六进”专题宣讲活动。实施“兵支书”培育工程,332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82名“兵支书”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荣誉激励示范引领。持续加强典型挖掘和荣誉激励,表彰优秀退役军人70名、最美军嫂14名、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先进单位51个、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先进个人36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16个、双拥工作先进个人17名,评选“军人世家”“军人家庭”77户,为4名老兵颁发了“丰碑永存”荣誉奖杯,常态化开展军地联合送喜报活动,典型示范引领效果明显。
聚焦创新创优
提升安置就业工作质效
提升安置满意率。坚持“阳光安置”导向,全县自2019年以来共接收退役士兵284人,其中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61人,安置到事业单位55人、央企4人、国企2人。组织开展了接收安置工作“回头看”,确保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开展“三进、三送、三沟通”活动,持续健全安置工作全链条服务机制。
提升就业精准度。为退役士兵建立个人需求、岗位供给、社会需求“三本台账”,组织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到技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基地实地参观学习,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培训政策,进一步调动他们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开展岗前适应性培训15场次,35名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学历提升,14名退役士兵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8场次,130余家大中型企业参加招聘,推出210个岗位类别,提供3600余个岗位,1600余名退役士兵达成就业意向,8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稳定就业,确保退役军人走好事业转型、工作转轨、角色转换、人生转段的关键一步。
提升保障帮扶力。完成转业士官在待安置期内的养老保险接续工作,对223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社保缴费认证和工资申请审核。圆满完成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义务兵父母城乡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退费、大学生一次性入伍奖励等工作。
精细化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资金调整、发放等服务保障工作,足额定期发放离退休费、遗属费和企业军转干部帮扶解困资金。强化服务理念,丰富文娱活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政策宣传、反诈宣传,提供惠民义诊服务等,做到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
聚焦夯基固本
不断强化服务保障体系
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严格按照“六有、四化、五过硬”的标准开展“两站一中心”建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乡、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调研督导,县中心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推动乡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提质增效,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484个,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全县10个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争创“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验收中全部达标,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2021年荣获沧州市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创建先进单位称号,2023年被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评为“百家优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服务保障获得新突破。开展退役军人、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及时充实完善数据库信息,做好《优待证》发放和审核工作,积极组织慰问功臣老战士、困难退役军人家庭救助以及上门悬挂“光荣牌”等工作。
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退役军人少跑腿”,推进军人退役相关事务“一件事一次办”,实行“一站式服务”,为退役军人开展党组织关系转移、落户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接续等事项办理,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向“优”的转变。
坚持高位推动,完善制度机制,通过缜密分析研判,积极开展超前服务,做到对退役军人信访工作未雨绸缪,采取用心、用情、用理、用法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落实“三到位一处理”,扎实开展攻坚行动,筑牢信访稳定根基,取得了良好成效。
优抚褒扬展现新作为。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发放定期抚恤补助,足额发放抚恤优待资金,实现资金发放对象精准化、效益最大化。积极争取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项目资金,加大县级保障资金的投入和维护管理力度,定期开展专项巡检巡查,完善烈士纪念设施展陈内容。
充分发挥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作用,累计救助困难退役军人51人,发放慰问金、慰问品15万元。开展清明祭英烈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祭扫革命先驱墓地等活动,做好烈属优抚工作,开展烈士寻亲、烈属异地祭扫,持续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
聚焦双拥创建
奠定军民团结坚实基础
提升优待“含金量”。对700户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节日的祝福。成立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协会、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等多家社会组织,吸引30余名退役军人企业家和997名退役军人成为会员,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580余次,捐助资金20多万元。其中,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成员单位已发展100余家,汇聚13个行业,形成了“覆盖面广、知名度高、品牌行业多”的拥军大格局。
提升军人军属幸福感。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宣讲进校园、走访慰问“二等功臣”家庭、“情系军属 共谱芳华”双拥共建座谈会、庆“七一”双拥共建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通过多层次创新服务举措,强化服务力度,提升服务温度,延伸服务触角,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让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幸福感、荣誉感更足的浓厚氛围。配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杂技艺术家赴大连为沧州舰官兵开展慰问演出,促进城舰共建。
提升优抚对象获得感。开展“百城万店拥军行”活动,兑现优惠服务承诺,建立军民共建联系点。开展将历年现役军人荣立三等功以上编入年鉴、二等功及以上奖励载入地方志工作,持续增强军人使命感、荣誉感,双拥创建工作影响力得到有力提升,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军民团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