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杰
在海兴县辛集镇苑家堤头村渔网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在这里生产的渔网,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巴西、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苑家堤头村曾是重度贫困村,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2018年,苑仲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两委”成员在增收致富上想办法。“苑家堤头村渔网加工历史悠久,常有村民在农闲时通过加工渔网增加收入。渔网不仅用于渔业,在养殖业、防护林保护方面也有很大应用,可以说市场前景广阔。”苑仲健说,他和村“两委”班子对此进行了谋划,决定把这个挣钱的“小买卖”变成大产业。
2019年,苑仲健向上级争取500万元资金,在村里建起渔网加工厂,以承包方式经营,承包费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二期项目实施,渔网加工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加工渔网可达1000余吨,年产值最多时2000多万元。
现在厂子有100多名工人,都是本村或附近村里的。村里有一名残疾村民,无儿无女,因劳动能力有限,不能外出打工,仅靠自己种地维持生计,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苑仲健在渔网厂给他安排了一份适合的工作。慢慢地,这名村民的日子好了起来,工作给了他很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渔网片由机械化生产,而缝鱼坠、鱼漂、连接渔网龙骨等工序则需要手工完成。渔网加工厂为村内的困难群众、留守妇女提供渔网加工原材料,免费培训技术,使村民不花钱投资、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仅手工加工这一环节,就辐射带动2000余名村民就业。
此外,苑仲健还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方筹资为村内翻修、扩建道路2000余米,新装路灯65盏;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服务水平;新建6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举办文艺演出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